真的有火星人嗎?

文/縣秀彥  |2022.02.23
1976觀看次
字級
經常有人問:「天文學有什麼用處?」天文學是跟音樂、算數、幾何學並駕齊驅,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最古老學問之一。知道天體的動向、測量天體的位置,能夠幫助訂定曆法、了解時間和方位,是一門「實用科學」,在文明的起源當中不可或缺。圖/123RF

文/縣秀彥 

經常有人問:「天文學有什麼用處?」天文學是跟音樂、算數、幾何學並駕齊驅,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最古老學問之一。知道天體的動向、測量天體的位置,能夠幫助訂定曆法、了解時間和方位,是一門「實用科學」,在文明的起源當中不可或缺。

另外,宇宙本身是「信仰」對象的這個事實,跟天文學的發展也密切相關。

古時候,占星術跟天文學曾經是渾然一體、無法區分開來。當人類仰望星空,跟星空對話時,可能會一邊自問:「我們是誰?這裡屬於哪裡?」或是:「我們人類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存在嗎?」

就像這樣,宇宙自古就是刺激我們人類求知欲的對象。天文學也因此被稱為「每個人的科學」或「理科的哲學」。

紅色獨特 來自氧化鐵



有一顆鄰近我們的天體,也像日食和彗星一樣,自古就造成人們的不安──火星。為何火星的英文「Mars」會以神話中的戰神馬斯來取名呢?正是因為每隔2年2個月,火星便會現身在天空中,發出詭異光芒的這顆紅色行星,令古人聯想到了戰火和血。近代以來,出自對火星的好奇,人造衛星、太空探測器都不約而同地,把「火星」當做首要目標。

1964年發射的探測器水手4號,助全球首次成功拍下火星的模樣。當水手4號將火星表面的照片傳回地球,運河自然不用提,那裡根本完全沒有生物活動的氣息。經過詳細探測後發現,火星的大氣濃度是地球的1/170,平均氣溫也只有零下23度,壓根不是大型動物能夠生存的環境。靠著這類火星探測衛星傳來的影像和資訊,我們逐漸明白到,火星並不是智慧生物得以存在的環境──別說火星人,就連目所能視的生命體都不存在。

關於火星上有沒有生命,以及過去是否有過生命的爭論,目前尚未得出確切答案。火星看起來紅紅的,是因為表面覆蓋著鐵鏽色物質,也就是「氧化鐵」的砂土;地軸傾斜25度,因此像地球一樣有四季變化;大氣裡幾乎都是二氧化碳。

危機重重 仍然是目標



上古時候的火星曾經覆蓋著平靜的海洋,推測是生命容易誕生的環境;然而,今日的火星卻是寒冷的沙漠行星。即使如此,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仍舊是火星的環境跟地球最為相似;現階段在火星上還沒有找到生命,但不排除可能性。

總之,截至目前的觀測和探測結果,很明顯並沒有火星人那類的智慧生物。

火星旅程最棘手的難題,在於太空輻射。除了要提防太陽閃焰送出的高速太陽風,來自遙遠恆星的宇宙射線,同樣會抵達太陽系內,若人體長時間曝露其中,將可能受傷害。另外,在密閉空間內該如何維持人類心理健康和適當的溝通能力,同樣是一項課題。現今有好幾位太空人,包括停留在國際太空站等處,已經待在太空中不只兩年了。不過,身處高度400公里的國際太空站,故鄉地球其實就近在眼前,就算發生了什麼狀況,也能馬上使用緊急逃生艙返回地球,而那距離地球數千萬公里之遙的孤獨旅程,在心理上的壓力才真是無可比擬。

本文摘自《一定要知道的驚奇天文學》快樂文化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