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風光】 認識「三毒」 找到內心的「解藥」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2022.02.19
1793觀看次
字級
「叢林有解藥3+1體驗課程」,期能用圖像引導思考、用生活解讀佛法,讓更多青年朋友透過課程,找到自己內心的「解藥」。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全球疫情肆虐,人人聞(病)「毒」色變,卻忘了2500多年前,佛陀也和我們談「毒」──貪、瞋、痴三毒。

基於對世間實相有不正確的認識了解,面對人生種種物欲與情境,我們總是會貪求它的狀態要順我們的心意,一旦得不到或不順心時,就會產生情緒上的起伏。因此不難發現,「三毒」是必須要從生活當中,去正視和面對的重要課題之一。

叢林學院的教育即是透過理論與實踐的學習,引導同學發現自心狀態,再經由反覆的聞、思、修,慢慢撥雲見日,降伏內心煩惱。

然而,說時似悟的道理,需要不同境界的激盪,不僅自己能有所體悟,亦須讓更多人也能從中受惠,方能圓滿自利利他的菩薩行。同時需要考量分享模式、用字遣詞的契機度,讓大眾也能輕鬆理解佛法要義。

為此,男眾學部師生全體總動員,去年開始即緊鑼密鼓籌備「叢林有解藥3+1體驗課程」,透過3次線上、1次線下的課程體驗,讓時下社會青年有層次的認識與了解三毒的特性與根本原因,再培養正確的生活態度及觀念,以戒、定、慧三學加以對治並超越。

男眾學部教務長慧中法師首先帶領同學深入剖析佛法義理,同時禮請視覺圖像老師指導,將義理以最直接的圖像方式呈現給大眾,進而延伸不同面向的深度討論,提高學習成效。經過反覆的「沙盤推演」,一次次集體創作的腦力激盪下,同學們不僅對課程內容設計更加得心應手,對平日琅琅上口的「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痴」也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

用圖像引導思考、用生活解讀佛法;拋開生澀的文字,輕鬆分享與探討更能符合時下青年的學習模式,期許更多青年朋友透過課程,找到自己內心的「解藥」。



學生心得

專修部三年級/慧贊

備課過程經歷了多次的討論、報告、推翻、再討論……從中體會到「共識」在一個團體的重要性。期間學長們有任何想法和進度都會互相報告、討論,再往下一步前進。討論期間,或許有人必須讓步,但都是為了大局著想。我想這就是佛光山集體創作的精神:既能踴躍發言,也能捨去我執讓步,如此堪稱進退自如的弘法者。



專修部二年級/慧正

透過「3+1」的課程籌備,才發現很多時候以為自己已經了解,且足以向他人分享的佛法,在具體報告時,卻陷入了各種困境。這次課程對我來說,收穫最多的是自己,過程中不斷發現自己的問題,同時深入了解聽眾的屬性,不斷修改,才能把最真實的體悟、最好的內容呈現給聆聽者。如此才是一位弘法者該有的精神。



專修部二年級/慧千

老師讓我們來學習設計課程內容,同時充當小老師。發現課程再有趣,我們的內心一定要有佛法;分享的內容,首先自己必須做得到,如此才不會流於空談;有了實證,佛法才更能引起大眾的共鳴。

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07-6561921 轉 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