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評述】淺談國語 讀寫併行

文/吳宏信 |2022.02.16
569觀看次
字級

文/吳宏信

教育部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審定「一字多音表」,版本一改再改,似乎沒有統一過,反而增加讀寫的困難度,讀音讓不少人崩潰,我也被考倒了。

例如高「麗」菜念「ㄌㄧ」,「蚵仔」煎念「ㄜ ㄗ」,「骰」子念「ㄊㄡ」,牛「腩」念「ㄋㄢ」,餛「飩」念「ㄉㄨㄣ」,「蛤蠣」念「ㄍㄜ ㄌㄧ」,味「噌」念「ㄘㄥ」,和多數人的認知迥異。曾發生尾巴該念「ㄨㄟ 」或「ㄧ」,肉「燥」應念「ㄙㄠ」或「ㄗㄠ」、「莘莘」應念「ㄕㄣ」或「ㄒㄧㄣ」,雙方爭執不休。

許多讀音多是約定俗成,依照時空演變產生音律,配合地區發展出的特殊語言,沿用的時間長短不一,不適用者自然淘汰。如年輕人的哇塞、酷、機車、夯等,都是琅琅上口的口頭禪,變化率卻最快;不同職業的行話,如理容業和幫派間的術語,只有同業得知;流行於電腦族的火星文字,更讓人匪夷所思。

因此,只要達到溝通目的,又不脫離本義,何必太計較?如「風流」一詞,從前稱之文人雅士,現在卻是負面辭句;滑稽的「滑」應念「ㄍㄨ」,社會普遍還是念「ㄏㄨㄚ」;「拚(ㄆㄢ)」命,非「拼(ㄆㄧㄣ)」命;「骰子」台語音「豆仔」,北京話念「色子」,念「ㄊㄡ」或「ㄕㄞ」並無妨。

又如「癌」症念「ㄧㄢ」,一般念「ㄞ」;潛水「艇」念「ㄉㄧㄥ」,一般念「ㄊㄧㄥ」;緋聞念「ㄈㄟ」,一般念「ㄈㄟ」;姙娠音「ㄖㄣ ㄔㄣ」,一般念「ㄖㄣ ㄔㄣ」;「韋」小寶念「ㄨㄟ」,一般念成ㄨㄟ;歌仔戲、牛仔褲念「ㄗㄞ」,和台語「ㄚ」的音一樣,為何一定要念成「ㄗ」,實在想不透。

讀音問題層出不窮,希望教育部教材版本訂正時,能有統一的標準,以免造成老師教學困擾,學生和家長更無所適從。日常用語應和課本脫鉤,聽說和讀寫可採併行作法,不必強求一定要照課本,重點在大家都聽得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