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適當的治療,大約有百分之二十的慢性肝炎病人,最後會導致肝硬化,這因肝硬化是不可逆轉的,且有許多致命的併發症,所以我們一定要在肝硬化形成之前,檢查出來並加以治療,才是上策。
慢性肝炎的定義,是肝細胞持續的發炎超過六個月以上,未見好轉。而造成慢性肝炎的原因,最常見的有病毒感染,如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及自體免疫和代謝問題等,所造成的慢性肝炎。
一般來說,如果得到慢性肝炎,有些人可能會有疲勞倦怠的感覺,但是大部分的病人,沒有什麼特殊症狀。因此,居住在B型肝炎高感染區的台灣,都應該做B型肝炎篩檢及肝功能檢查,一旦發現有異常,醫師會進一步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及抽血檢查,以確定肝炎的種類和嚴重程度,列入追蹤。一旦治療條件符合時,便可以開始治療,若是治療效果良好,那麼就不會演變成肝硬化了。
目前,政府每年編列預算,用來預防及治療B型肝炎和C型肝炎。自民國七十五年,B型肝炎的盛行率,已經從百分之十五至二十下降到百分之二左右。治療方式也從保守治療,進展到干安能、肝適能等藥物治療,只是效果尚未令人滿意而已。
至於酒精引起的慢性肝炎,近年來似乎有日益增多的趨勢,以我國的酒類消耗量而言,與一九五二年比較,一九九四年全人口的酒精消耗量增加十三點七倍,而每位國民平均酒類消耗量增加四點二倍,一個人每天喝酒八十克以上,喝上十年就有機會得到慢性酒精性肝炎,甚或是酒精性肝硬化,由於酒精性肝炎或是酒精性肝硬化,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因此,無論如何一定要想辦法戒酒,一旦肝硬化形成,就沒有辦法復原了。
肝硬化是所有發炎性肝病的最後結果,肝硬化不但會造成肝臟功能減低,且會有嚴重致命的併發症,例如併發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自發性腹膜炎以及肝腦病變。
另外,肝硬化也很容易併發肝癌,目前肝硬化除了肝臟移植以外,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預防是唯一的策略,因此任何人只要檢查出肝功能異常,就應該找醫師做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是那一類肝病,須要做什麼樣的治療,避免肝硬化發生。
(本文為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腸胃肝膽科醫師葉錦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