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埔里埔眉兩社開墾的最早契約書之一 只剩手寫副本 文史工作者批離譜
【本報南投訊】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珍藏的清代道光三十年墾約書,是珍貴史料,文史工作者梁志忠最近發現,這張墾約書不翼而飛,無人知道下落,批評文化局太離譜。
文化局長陳振盛說,部分保管的文獻和典藏品確實有帳目不清情況,他已全面清點重新造冊,也對保管文物不當致歉,除將依法嚴懲保管人員,如文物確有遺失,不排除將保管人員移送法辦。
梁志忠是文化局審查委員,十多年前他曾複印一張清道光三十年埔眉社墾約書,十年前審查文化局收藏的史料時,還看到原本。但文化局在九十四年發行的「水沙連眉社古文書研究專輯時」,卻發現原本已經不見,只有手寫副本。
他詢問文化局,卻沒人知道這張墾約書,目前僅剩他收藏彩色副本。他說,這張墾約書是記錄埔里埔眉兩社開墾的最早契約書之一,上面還有番社頭目的手印,是研究台灣開發的重要史料,但文化局卻連有無收藏都搞不清楚,實在太草率,他當面向局長陳振盛反映,要求徹底追查流向。
陳振盛說,目前文獻史料書法字畫等典藏品,全都由文資課保管。他一年多前就任,便發現史料、典藏品保管不確實,「帳目不符、不清不楚」。
他已經更換保管人,並重新清點造冊,但直到最近梁志忠告知,他才知道有這張墾約書,可見過去文化局內部控管出現相當大的問題。
他說,墾約書又名招墾令,是研究台灣開發的重要史料,對珍貴文物保管不確實,他相當抱歉,亡羊補牢,他將訂定更嚴格的管理辦法,避免再有文物登錄不確實的情形出現。
目前將追查墾約書流向外,也將懲處怠忽職守的保管人,如確定有文物遺失,甚至不排除移送法辦,追究相關刑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