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品各項管制措施對照
資料來源/行政院、 食藥署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衛福部長陳時中(左起)、外交部吳釗燮、政委兼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政委鄧振中、經濟部長王美花及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出席「日本食品輸入管制措施」記者會。圖/鄭超文
【本報台北訊】行政院昨天宣布解禁日本福島等5縣食品進口,10天預告期後,預計2月下旬正式公告;政院提出3配套,從「禁止特定地區進口」改為「禁止特定產品進口」,可進口食品須檢附輻射檢驗與產地雙證明,並採取邊境百分百逐批檢驗,而福島5縣生產的野生鳥獸肉、菇類與漉油菜、在日本禁止流通的品項仍禁止輸台。
原能會表示,自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事故以來,過去10年全台每年平均檢驗1萬5000件日本進口食品,確保放射性含量在安全標準以內,已串聯全台7家實驗室,將來每年最多可檢驗7萬件,原則上量能充足。
檢驗量能足? 成地方政府隱憂
蔡英文總統表示,政府一定嚴格把關確保國人食品安全,「台灣不會進口核食」;行政院食安辦主任許輔說,10年來日本食品進行輻射檢驗,18萬件全數合格,未來主要管制量能放在邊境,其次才是市場抽驗。
雖然中央政府保證輻射檢驗量能充足,但地方政府憂心抽檢量能不夠,目前台北市、台南市及桃園市都沒檢測儀器,只能送新北市採檢。由於輻射檢驗設備動輒上千萬元,且有環境限制,許多縣市沒有能力設置。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也質疑「仍有風險隱憂」,建議清楚標示產品來源,讓有疑慮的民眾有所選擇。
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發生「311核災」事件,許多國家針對日本福島周邊食品採取緊急性暫時管制輸入措施,台灣當時也公告福島周邊5縣「暫停輸入報驗」,禁止進口來台。10年過去,世界多數國家放寬、解禁,行政院昨宣布,日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5縣食品有條件輸台。
採取雙證管理 100%逐批檢驗
衛福部依照食安法第4條授權,預告「停止輸入查驗之日本食品品項別及其生產製造地區」草案,並提配套,預告期至2月18日止。
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說明,只要日本禁止流通的品項都不准進口台灣;福島5縣的野生鳥獸肉、菇類與漉油菜屬於特定風險品項,仍禁止進口。福島5縣的進口食品會採百分之百逐批檢驗;未來可開放進口的食品,必須檢具輻射檢驗證明與產地證明,特定地區的水產品、菇類、茶類、乳製品跟嬰幼兒食品,如靜岡縣茶葉等,皆採雙證管理。其他地區9大類,會依照風險調整查驗頻率。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台灣要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國際貿易體系,不該再用毫無科學根據的作法來歧視任何國家,包括日本食品;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全世界只剩台灣、中國大陸維持禁止進口福島5縣食品,連香港、澳門都已放寬相關管制台灣要加入國際經貿體系、高標準的CPTPP,不能自外於人、故步自封,無視國際標準科學證據。
日本自民黨外交部會會長佐藤正久在推特指,感謝蔡總統、民進黨與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的努力,接下來是全面解禁,要繼續努力。
馬辦批核食 若解禁福食應公投
國人關切開放福食,是否能換到加入CPTPP?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認為,不能否認日本的確很在意台灣能否進口福島食品,但仍有日本已非CPTPP輪值主席、中國大陸可能阻撓等變數;既然台灣決定開放,就要有開放的成果讓大家看到,加速進入CPTPP流程,英國只花4個月就成立工作小組,就看台灣能否爭取今年內成立工作小組。
前總統馬英九辦公室昨天表示,蔡政府在食安議題上,並未真正優先考量民眾權益;如果政府有意開放日本福島5縣食品進口,應該再公投1次。
民生方面,各大賣場通路包含家樂福、愛買表示,現階段對於進貨來源的影響不大,且福島5縣市的產品容易替代,短時間內民眾並不需要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