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校長」陳木城才華橫溢,當校長時,只要一出手,總會囊括各種大小獎項。三年前,為了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創作和公益活動,陳木城急流勇退,但教育界並沒有失去他,因為他以義工身分,更靈活的投入教育工作。
退休校長生涯如何規畫呢?從小學校長職位退休的陳木城,除了努力伏案筆耕外,更因現在是「自由之身」,以更靈活的觀念和作法,比過去更投入關懷社會、奉獻教育的事務。
成長於稻米盛產的彰化縣埤頭鄉,陳木城在從事教育工作過程中,以說故事的魅力,讓學童在自然環境中獲得感動。他不只是個「愛說故事的校長」,還是校長界知名的「詩人校長」,經常透過文字和大自然環境,編寫動人的故事,豐富小朋友的想像力。
來自田野 也讓學生愛上田野
陳木城生長於農村,每天放學回家都要下田幫忙,鍛鍊出強健的體魄。師專畢業後,被分發至山區的台北縣金山鄉三和國小分校任教。
他最喜歡帶領學生從領略土地、環境的變化,融入教學和知識。取得校長任用資格後,他先後帶領的北縣福連、建安國小,連續四年獲台北縣課程計畫評選第一名,而且先後成為教育部選定的「特色小學」。而他任建安國小校長期間,更曾在第一屆教學創意獎評選過程,一口氣送出十件作品參賽,結果全部獲獎,囊括五項行政創新獎的三項特優、兩項優等,成績亮麗。
詩人校長 最愛舞文弄墨
為了深入教學領域的研究工作,陳木城在擔任校長期間,晚上還前往淡江大學進修;後來更到美國主修課程研究,並取得碩士學位。
三年前,陳木城自請退休。很多人對陳木城的選擇不解,也為教育界失去一位好校長而遺憾,但陳木城對自己的生涯規畫,卻另有見解:「校長職務,人人尊崇,但我更愛的是寫作,特別是寫詩。」
就讀師專、淡江大學外文系期間,他先後獲得多項文學獎;隨著年紀增長,生活歷練愈多,讓他在文字表現更為成熟,因此毫不遲疑決定退休,以寫作及公益,作為自己下半生努力的志業。
退休後,台北縣政府再聘陳木城擔任校長視導之義務職;後又接任台灣創意遊學協會秘書長、教育部特色學校輔導委員、台北縣環境教育輔導團顧問、伊甸基金會偏小關懷系列評審委員召集人、台北縣教育局滿天星閱讀計畫推動委員等多項公益職以及和環境教育相關的前瞻計畫,雖然全部都是義務職,陳木城卻樂在其中。
既然這些義務職都和教育相關,當初何必離開校長一職呢?
各方邀約 退休生活更忙碌
「人生存在的價值,在於所作是否有意義,不在居於何位!」陳木城坦言,一般教育人員退休,少了學生的吵鬧及教學的壓力,大多希望過著「清閒」的日子,但他認為,退休後應該更忙碌才對,因為愈是忙碌,愈能獲得快樂,只是這種忙碌和快樂,和過去擔任校長截然不同。
陳木城說,行政工作有其必要的流程和考核,身為其中一員,很難按自己的理想行事。而如今,雖然同樣奉獻教育,但自由人做自由事,在沒有包袱的情形下,剛開始或許效率不夠快,但最終會證明,實質效益反而更高。
寫作和公益 衣帶漸寬終不悔
「再說,筆耕生活,需要深沉的構思;整理資料出書,也需要大量的時間;推動一些公益事務,更需要時間累積……都需要『衣帶漸寬終不悔』,但卻是身在『江湖』、事事講求績效的校長一職,所無法奢求的從容和餘裕。」陳木城滿足的笑著說。
事實上,多年的教職及行政歷練,讓對生活充滿熱情的陳木城,對「綠色校園」創意頗多,所以他願意以志工的心情,協助各地學校創造特色,也樂於藉擔任「台灣創意遊學協會」祕書長的職務,讓更多人發現校園之美。
「即便是嚴肅的教育,也可以從輕鬆遊玩中達成學習目的。」陳木城在外圍從事教育,卻更深入教育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