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球最大自貿協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生效月餘之際,《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將於數周內推出「印太經濟架構」,以制衡中國大陸在此區不斷增強的影響力,但部分觀點認為,這項新的經濟戰略無法取代《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且預計不會有關稅優惠,專家甚至憂心若無市場准入,恐無法吸引越南與印尼等國加入。
印太經濟架構是拜登政府正準備發布的首個亞太地區總體經濟戰略,盼借助這個新的亞太經濟架構,跟友好國家在數位貿易、供應鏈與綠色技術等議題上,有更緊密的合作。該架構旨在填補美國二○一七年退出TPP後,在亞洲戰略留下的漏洞。雖然細節尚未公布,不過預計美國不會藉此重返TPP。
拜登預計不會提供關稅減免等傳統市場開放工具,因為美國勞工團體、民主黨黨內跟部分共和黨人反對,認為這些措施是以犧牲美國就業及製造業為代價換來的;但可能有市場准入措施,這對加強美國在區域內關係相當重要,尤其是那些較不發達、但又想在美國市場銷售更多農產品和製造業產品的南亞及東南亞國家。
南韓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上月在華府與美國官員會談後說道:「市場准入,可能是區域內國家期待從美國領導下,獲得的重要回報之一。」一些外交官和經濟學家說,若無市場准入措施,印太經濟架構恐怕只是美國及其富裕盟友如日本、澳洲、紐西蘭與新加坡,組成的另一個俱樂部。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顧問芮恩希指出,真正的問題在於如何讓越南與印尼等國家參與,「我認為這些國家將很謹慎,他們將採取觀望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