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危機的逆向思考

黃有志(高雄/教) |2008.01.25
1051觀看次
字級

英國「自然」雜誌披露人口高齡化研究報告指出,今後二十之內,全世界高齡人口將快速增加,「養老費」的增加,將是各國政府面臨的最嚴峻挑戰。

現代人約在六十至六十五歲左右退休,退休後仍有十五年到二十年的平均壽命。一般退休之後,大都從此賦閒在家。環顧周遭,公車上、公園裡、賣場內以及各種公共場所,到處可見退休一族,可惜他們大都只為宣洩體力與殺時間,使其退休生活,成為漫無目的的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從工作崗位退下來的中高齡者,不代表他們沒有再奉獻社會的能力。以目前的國民平均健康狀況,以及教育條件來看,他們都還是有能力貢獻社會。因此,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危機,應逆向思考,不要刻板地將高齡長輩視為社會的負擔,而應積極思考哪些工作,可以讓退休長輩在身心條件容許下,過得更獨立、更有尊嚴與價值。

例如,以社區為單位的社會照顧工作,就是一個可以讓高齡長輩大顯身手的工作,也是他們能貢獻參與的一個明顯領域。這些包括社區的安全自治管理、學童的教育與照顧、家庭內部的照護管理,或社區弱勢族群的服務管理等。

雖然這些工作,對現階段台灣社會發展十分重要且迫切的需要。可惜的是由於政府不認同這些工作具經濟生產性,所以一直不受到重視。政府也從未主動在相關的制度與政策上,鼓勵高齡退休者積極投入前述的工作領域。

另外,受限於社會觀念的障礙,習慣上視這些社區性的社服工作是「義工」或無給職,而家庭照護則是家庭成員的主要「責任」,而不是可以由社區與政府一起分擔。他們忽略了這些工作對社會與經濟,都有不可取代的正面貢獻。也因為有這種思維,自然無法考慮透過適切的政策,發展一套經濟機制給予這些服務工作者適當的報酬。

面對高齡化社會來臨,個人認為政府責無旁貸應積極思考,提出鼓勵老人再就業的政策,促使退休的老年人,仍然可以活躍在職場上。這不但使老年人的生活有了新的意義與目標,而且能譜出老年生命豐富的篇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