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選舉大勢底定之後,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接下黨主席的重擔,總算暫時得以擺脫陳總統如影隨形下指導棋的尷尬,可以自己主導選戰的策略,於是謝長廷近來頻頻提出包括大赦健保欠繳戶、遺產稅率降至百分之十、開放陸資前進台灣股市、設定總量管制目標來達成減碳,以及開放以外匯存底投資國內股市與債券,並同意政府基金投資台股比例上限,可以提高至百分之四十等等。這就讓筆者覺得謝長廷是否因為選情所迫,竟然把腦筋動到外匯存底上面,乍聽之下頗有創意,但也可能為國家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外匯存底又稱為外匯準備,其學理甚為繁複,但基本原則就是一國用來控管國內金融市場的變動情況,有很強的調節性及輔助性功能,我國是由中央銀行藉此維持新台幣幣值的安定。如果中央銀行非得遵從謝長廷可能當選後的政策,勢必得以「新台幣發行準備金」的名目,才能將外匯存底轉換成新台幣去買台股。如此一來,資金的洪水必將氾濫成災,引發誰也無力拯救的通貨膨脹浩劫。前幾天媒體報導,辛巴威一張面額一千萬的紙幣,在當地只能買到一個漢堡,可見通膨威力之可怕。
至於政府基金投資台股比例上限提高,更有人為影響股市行情之嫌,筆者必須提醒政治人物,如果經濟沒有做好,競爭力不斷流失,只是砸錢救股市,將人民血汗錢投入不可預知的風險當中,怎麼說都是下下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