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眼睛淚汪汪卻是乾眼症!醫師指出,乾眼症主要症狀的確是眼睛乾澀,但有些人會因為基本淚液分泌不足,眼睛受到刺激,分泌量反而增加,導致疼痛、溢淚。
一名六十歲女性二到三周來左眼疼痛、溢淚,多家眼科診所皆查不出病因,治療效果都不好,直到患者進行角膜共軛顯微鏡檢查,發現角膜上皮細胞有不規則變化,基質細胞增生,神經纖維也有不正常變化。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醫師粱知本表示,乾眼症檢查存有盲點,淚液分泌量判斷僅是標準之一,而細隙燈也只能了解角膜表面,他說,上述患者從細隙燈檢查時,僅看到角膜發炎,其餘檢查正常,可是角膜共軛顯微鏡之後,才發現真正問題。
醫師表示,淚液膜共有三層,包括油脂層、水液層、黏液層,任何一層出問題都可能導致乾眼症,例如皮脂腺體無法正常分泌,淚液會蒸發快速,造成乾澀;水液層則直接影響淚液分泌;而黏液層,是將角膜上皮細胞由親脂性變為親水性,若出問題,水膜便無法潤濕角膜
;詳細了解是哪一層出問題,可以針對不同需要,補充不同人工淚液,或是進行鼻淚管手術。
醫師表示,角膜共軛顯微鏡能聚焦,放大肉眼的四百倍,而一般細隙燈只能放大約十五到二十倍。也可觀察角膜感染狀況,例如常見的阿米巴原蟲感染,以前要靠病理切片,需二到三天才知道結果,但透過角膜共軛顯微鏡,約十分鐘就知結果。
他說,早期乾眼症患者往往角膜上皮細胞、基質細胞以及神經纖維已有變化,早期發現、治療,好防治疾病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