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素珍
「春」字的甲骨文是由「艸」、「屯」、「日」三者組成,有大地回春、草木萌芽的意思,春天,正是萬物復甦、充滿生機的季節。今年立春,適逢大年初四傳統迎神的日子,不管家裡、門上的「春」是正著貼還是倒著貼,春神都已翩翩飛臨。
我對「春天」的美好想像,源於小學的啟蒙老師。一年級剛入學時,級任老師梳著高高的髮髻,慈祥和藹地自我介紹:「小朋友,春天的時候有李花也有桃花,老師的名字就叫:李春桃。」李老師用簡單的連結思考,讓懵懂的我記住了她美麗的名字。
李老師是我的第一位老師,她教我說國語,教我立正、稍息;我最愛她在唱遊課讓全班一起快樂唱歌、玩遊戲;我喜歡凝望她說故事時生動的表情,聆聽她溫柔悅耳的聲音。上學後,我嘴裡總掛著「我們老師說……」,從沒念過幼兒園的我,覺得有「老師」是一件驕傲而滿足的事。
現在,每當講解季節特色時,我總會重述李老師當年的自我介紹,學生自然也記住了「太老師」那桃花紅、李花白,充滿春天爛漫氣息的名字。
後來當我陪孩子讀繪本《花婆婆》時,發現花婆婆和李老師長得好像──舉止優雅又喜歡說故事。當花婆婆還是小女孩時,爺爺告訴她:「要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長大後,她在口袋裡裝滿了魯冰花的種子,在公路、在學校、在教堂、在鄉間小路……撒下種子;隔年春天,山坡上、田野間,她走過的地方都開滿了花。
某次假日,我在學校遇到年過六旬的工友金妹姐,她拿著鐵鏟,專注地在花台鬆土、插枝。「金妹姐,怎麼星期天也來學校種花?」她笑著說:「我趁周休趕快種一種,很快就會開花了。」任四季更迭,金妹姐辛勤澆灌、甘願付出的精神,令人敬佩。
而今,金妹姐不在了。當走廊花台上鳳仙花、麒麟花、孤挺花、薔薇花相繼綻放,蛺蝶款款飛舞,或是柚樹白花團團、結果纍纍、蜜蜂嗡嗡圍繞時,我總會憶起校園裡,那位辛勤植栽、滿臉笑容的「花婆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一顆種子、一個善念,就可以改變世界。感恩求學時期,承蒙老師春風化雨,啟發智慧,守護我日漸成長;出社會後,周圍也一直有善盡本分的好人,提供我學習的榜樣。
期勉自己在這春天初始時,也能及時播下種子,勤勞深耕,方能靜待來年枝繁葉茂、花開滿園,讓世界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