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閒行步】走路鍛鍊 7大好處

 |2022.02.06
7299觀看次
字級
走路是最簡易的一種運動方式。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走路是最簡易的一種運動,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大多數活動受到限制,外出走路相對適宜。專家表示,全球各地每日堅持步行鍛鍊的人數不少,鼓勵人們不要小看走路,因為到戶外邁開雙腿運動,能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BBC採訪的英國家庭醫生伯德(Dr. William Bird)是一個走路愛好者,走路究竟能帶來哪些具體好處,看他怎麼說。

  1.增進免疫系統

想增強免疫能力,不妨從快走鍛鍊做起。人體免疫系統是病毒攻入時的第一道防線。免疫系統中有一種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簡稱NKCs),在鼻子、腸道以及呼吸道中都可以找到它,也就是說,NKCs會先為人體抵擋病毒。

伯德解釋說,自然殺傷細胞雖不認識這些病毒,但知道病毒有害,就會消滅它。之後,免疫系統的B細胞也會開始產生抗體。自然殺傷細胞愈多免疫系統反應愈快,伯德說,只要快步走一圈就會大大增加NKCs。

 以人類自然進化方式運動的人更健康。圖/123RF

  2.有助人體消炎

伯德指出,人類身心許多疾患實際上都是慢性炎症在作怪。炎症是身體對外來傷害的自然反應,是身體為保護自己而對「敵人」發動的攻擊。然而,如果沒有病毒可攻擊,這種發炎癒合能力反而可能造成人體許多傷害。

伯德解釋說,吃垃圾食品、不運動、壓力大,都會引起免疫系統的慢性炎症。這是導致許多疾病的主要因素,而走路有助於緩解炎症,原因是走路時肌肉可以釋放肌肉激素(myokines)。走路會促發這種肌肉激素的釋放,然後它們會進入全身去消炎。此外,走路還能減少內臟脂肪(visceral fat ),因而減少炎症的作用。

 3.讓「身體電池」正常運作

有一說法,「線粒體(mitochondria)是細胞發電站。」伯德說,實際上它就是人體的電池,為我們提供動力。身體百分之百依賴於線粒體,否則可能會瞬間停止工作,而走路能讓「電池」正常工作。

伯德表示,線粒體需要不停地運動,它就是為運動而設計的。如果讓它靜止不動,就會停止應有的正常工作。伯德還把它跟手機充電相比,當手機充電時間過長時,手機會發熱,發熱就是電子從電池中洩漏出來,會影響手機的壽命。人如果吃進很多卡路里又久坐不動,無法消耗卡路里,就是給線粒體充電過度。

當線粒體充電過度時,它會釋放出稱為「自由基」(free radicals)的不穩定原子。自由基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包括引起炎症。走路可以中斷這種久坐不動的現象,防止這些自由基洩漏,就像手機充滿電要拔掉插頭一樣。

到戶外邁開雙腿運動,能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圖/123RF

 4.改善精神健康

為何走路有益於大腦?伯德解釋說,走路時會釋放出一種叫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的物質,唯一能讓它進入身體的方式就是運動。伯德表示,這種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有助於減少炎症。炎症不但導致身體疾患,還會引發精神健康問題。因此,透過步行可以幫助人們解決焦慮以及抑鬱等問題。

 5.增加靈感創造力

到戶外走一圈會增加創造力和靈感。亞里斯多德、尼采和齊克果的共同之處,不僅在於都是偉大的哲學家,而是他們的最佳思想火花都是在走路時產生。伯德建議人們要像那些哲學大師一樣,在走路中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他表示,這樣比你坐在那什麼都不做更有可能找到靈感。

 6.強化修復關節

有一種觀點認為關節是有一定壽命的,所以要省著點用。因此,有些人對過度使用關節持懷疑態度,有時甚至避免走路以減少關節磨損。但伯德說,恰恰相反,他表示,走得愈多就愈能修復軟骨(cartilage)組織,當軟骨變得愈厚,關節就會變得愈強壯。

 7.自然運動有助長壽

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義大利撒丁島以及其他幾個地方,百歲老人似乎特別多。這些地方的人為什麼如此長壽?透過對這些老人的深度訪談發現,他們具有幾種共同的生活方式。其中一項是他們都非常注重家庭;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有一個明確的生活目標。

伯德也指出,雖然這些長壽者都步行走路,但沒有一個人是去健身房,這正是研究人員所謂的「自然運動」。最終的結論顯示,那些以人類自然進化方式運動的人活得更久,而且更健康。

 出去走走可以增加創造力和靈感。圖/123RF

如何走路才健康

國際衛生組織將行走定義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有研究指出,從人體的各種解剖結構發現,生理機能、心肺組織、人體骨骼、肌肉等方面最適合步行。溫和的步行,有神奇的抗衰老功效,成年人只要堅持有規律地行走超過3個月,就能達到體態端正、腰圍變小的效果,身體也會更結實。

據專家建議,成年人應該每天走路鍛鍊,把它當成終生的運動方式。體能教練史丹頓(Michele Stante)表示,若想以快走方式來健身,首先姿勢要正確。走路的重點是腳跟先著地,由腳尖離地,膝蓋伸直,手腕大幅度擺動。正確的行走並不會給腳、膝蓋造成負擔,長時間走路也不容易疲倦。

■背挺直、肩膀不要用力

行走時,臉朝前方,視線向前15~20公尺,挺直背脊,肩膀放鬆不需用力。

■手肘微彎、膝蓋伸直

手肘稍微彎曲,膝蓋伸直,腳跟先著地,重心從腳的外側移到腳尖,由腳尖踢出前進。

■步伐大小適中

一般步伐的標準是身高×0.3,這樣比較不會疲勞,若以快走運動時,步伐可稍微大一點,約身高×0.5為準。

■腳尖幅度5~10度

走路時兩腳尖踢出的幅度勿過大,向外5~10度為宜。有些人常會拖著腳走路,應該隨時注意把腳抬起走路。

平常走路可以用自己比較舒服的方式行走,若是把走路當運動,就要特別注意正確的走路方法。原則上,一天走30~40分鐘,之後再逐漸加長為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