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泥巴到嘴巴、種子到餐桌的食物里程,圖為新巿國小二年級種胡蘿蔔。圖/新北教育局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因應當前全球暖化在飲食方面,近年來出現「食物里程(Food Mile)」的觀念,指的是從農場地到消費者購買地所運送的距離,或是我們嘴巴和食物原產地之間的距離。飲食食物里程低,對環境影響會比較小,所以要盡量減少購買冷藏空運的蔬果,多吃當季和當地的食物。
新北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新北市每年補助學校辦理「食農樂活巧營造」食農教育推廣計畫,以校園為基地進行棲地營造,並與社區總體營造連結,讓「泥巴到嘴巴,種子到餐桌」的食物里程理念,可以在各校中落實,並讓學生體驗親手栽種、動手料理並品嚐食物的美味,真實感受與認識食物所有歷程是多麼不容易,會更懂得珍惜。
深耕食農教育的新市國小校長陳佩芝表示,學校位於淡海新市鎮的水泥叢林中,創校時即規劃一塊農園為推動食農教育之場域。自106年開始調整食農教育相關課程,進行跨領域的課程結合,一至六年級分別進行小黃瓜、胡蘿蔔、葉菜類萵苣、高麗菜及稻米等一系列課程,並在小農巿集中販售自種的新鮮蔬果,且融入特色雙語實驗課程,更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強化國際觀,讓孩子同時體驗培養食農手作、雙語口說、團隊合作、人際溝通等跨域素養。
新市國小6年級學生李鉑崴說,在6年的課程學習體驗中,知道農夫及廚師真的很辛苦,從玩泥巴、看到小蟲就哇哇大叫,到開始懂得如何移植、照料、整理田地,甚至會分辨不同季節農作生長所需,也從不懂切菜到創意料理發想,烹煮出美味餐盤佳餚。
另一位6年級的學生鍾昀彤則分享,種植農產品很辛苦,要變成美味的料理也很不容易,但學校有機無毒的種植方式,讓自己更安心料理食用,也開始懂得零剩食,不要浪費食物,若真有廚餘也可以製作再利用,回歸當肥料,循環再利用,讓地球資源得以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