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鮑羅廷於一八三三年生於俄國的聖彼得堡。自幼顯示出過人的音樂天分,九歲創作了第一部鋼琴四手聯彈波爾卡舞曲《希臘人》。過後又發表了一首長笛協奏曲和絃樂三重奏。一八五○年鮑羅廷進入外科醫學院就讀,並且在二十五歲那年獲得化學博士學位。隨後他結識了巴拉吉列夫,成為強力集團的其中一員後,開始在教授化學的空檔積極從事音樂創作。
鮑羅廷對音樂的天賦和熱愛形成一股強烈的推動力,使他可以繼續堅持創作。他與音樂家達爾格梅斯基、格林卡、歌唱家彼得羅夫的友誼,還有他的夫人著名鋼琴手普羅托波波娃,對他的音樂路程也有一定的影響和鼓勵。
強烈的民族風格反映在鮑羅廷的作品中,最顯著的是交響曲和絃樂四重奏。儘管《降E大調第一交響曲》顯得略為生硬,音樂卻是清新鮮明。其他作品包括歌劇《伊格爾王》,是一部以俄羅斯古代文學名著《伊格爾王遠征記》為藍本所創的作品、交響樂《在中亞細亞草原》、抒情歌曲《為了遙遠祖國的海岸》、《海》、《幽暗森林之歌》等,音樂中展現出俄羅斯人民的精神,同時表達迷人的東方氣概。
由於正職是化學,鮑羅廷用於音樂創作的時間受到限制,因此自稱「星期日作曲家」。他曾在給朋友的信中說道:「因為我只有在身體不適而無法講課的時候,才能留在家裡作曲,所以朋友們不對我說祝你健康,而是說祝你生病。」
他對自己的音樂創作要求嚴格,作品雖然不多,卻得到很高的評價。著名音樂家李斯特對鮑羅廷的才華也曾經讚不絕口。他曾經在看過鮑羅廷的《第二交響曲》曲譜之後,激動而興奮地說:「人們說當今世上沒有任何新東西,這就是一部完全創新的作品!」
里姆斯基‧克薩科夫則曾經感歎道:「像鮑羅廷這樣一位音樂天賦極高的人不能夠專心於作曲事業,實是樂壇的一大遺憾。」
一八八七年鮑羅廷在聖彼得堡辭世,終年五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