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雕鑿的石權,下方為南瓜,上方為松鼠,瓜意為多子多孫綿延不絕,鼠有進財之意。鼠腹與瓜中空隙,為繫繩索處。圖/宋玉澄
秤錘叫權,秤桿名衡,權衡就是稱量物體輕重的器具。圖/宋玉澄
文/宋玉澄
孩童時期,經常陪母親上市場。現在想來,陪母親不是出於孝,而是自己太小,媽媽怕孩子獨自在家,易出意外,就拎著小孩一起上市場。
市場裡盡是大人的交易買賣,卻也有好玩有趣的一面。好玩的是,每個攤販都有一把秤,東西掛在秤鉤上,秤桿上上下下如蹺蹺板,直到平衡,這樁買賣就接近完成了;有趣的是,那個年代塑膠袋還沒出現,所謂的包裝,就是芭蕉葉、稻草繩或是裁剪的報紙,人人自備菜籃,幾乎沒有垃圾,我就提著草繩穿過魚鰓的鮮魚回家。
每個交易,都像玩一次蹺蹺板的遊戲。長大了,知道那個遊戲的主角大有來頭,秤錘叫權,秤桿名衡,權衡就是稱量物體輕重的器具。習見的權都是鐵製品,但我蒐藏的卻都是石製品,有粗造到只具實有功能;但也有精工雕鑿,富意義如藝品的石權。
近日赴一家餐廳吃飯,進門牆壁上就掛著一柄桿秤,背面是塊匾木,類似畫框功能,主角當然是保存良好的秤;上面落有兩行字,阿公說:有量就有福。阿嬤說:秤頭就是路頭。兩句話雖不深奧難懂,卻饒富深意。
阿嬤的話好懂,就是只要做生意,生活就無慮;生意做得愈好,路頭也愈寬廣,反之亦然。阿公的話表面易懂,量不僅是表面的衡器,更是胸襟,胸襟大到能行舟,那是人間宰相;釋迦摩尼佛的胸襟寬廣無邊,那是人天師。
兩句話中沒說的是做生意的誠信,就如表面上的衡秤與權錘之外,最重要的是秤星,秤星是計量稱重的標誌刻度。據說是魯班引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桿秤上,刻制十三顆秤星,定為十三兩一斤。俟秦始皇統一中國,除了車同軌、書同文之外,統一了度量衡體系,在原有的十三顆秤星增加了福、祿、壽三星,變成十六兩秤。
秤星,表示人在做,天在看,必須公正無私勿貪,如「舉頭三尺有神明」一樣,上天也有一把秤審度著人心;若還不警惕,後面的福、祿、壽星,就是直接的處罰,短斤少兩就會折福、減祿、損壽。
寧願給人多,不願付人少;寧願人負我,不願我負人,是古人做生意的王道。如同現今被人誤用(解)的一句話「無奸不成商」,當初的「奸」是「尖」,是說為商就要把裝在容器裡的貨物,裝到平滿之外,還要冒尖,給人多,多給人,這就是阿公阿嬤那輩人做生意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