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選戰緊鑼密鼓,兩大黨為拉抬選情,執政黨政府頻祭政策利多,在野黨打算憑藉立法院優勢席次,優先推動所謂民生法案,這恐對累積達四兆元赤字的國庫是雪上加霜。
已故美國經濟學者蓋爾布瑞斯(Galbraith)在其「自滿年代」一書中,揭露美國社會黑幕,財團累積財富速度,遠超過社會平均財富增加速度,使所得分配惡化,少數人運用特權巧取豪奪財富,政商勾結利益輸貪,法律偏頗政策徇私,官僚體系顢頇浪費,圖利自己效能低落,助長社會相對剝削感,不滿、敵意、疏離感瀰漫社會,政府不作為或阻止問題曝光,進入公眾或政府議程,刻意粉飾太平。
沒想到美國社會的這些病態,於今卻在台灣重演。民進黨執政迄今,台灣經濟江河日下,光是帳面的國債,從政黨輪替之初的一兆多元,暴增到四兆元以上,但政府在選舉考量下還大肆減稅,導致稅基嚴重流失,特別預算名目林立,財政紀律名存實亡,使「台灣錢淹腳目」淪落至「台灣債淹腳目」,令人怵目驚心。
在民主國家選前談加稅彌補國庫赤字,不啻政治自殺,然而財政乃庶政之母,政府或國會慷全民之慨濫開政見支票與舉債,不僅影響未來政府舉債能力,更會拖垮政府運用的政策工具,及振興經濟所推動的公共政策規畫、執行能力。
「台灣債淹腳目」朝野都難辭其咎,所以兩大黨及總統參選人必須面對真相,除了不能再開建設與補助支票,更要說明未來要如何開源節流,整頓效能不彰的官僚體系,兼顧收支平衡與所得分配正義,打消天文數字的國債,這攸關國家、民生大計,絕不能含糊其詞。
陳燕謀(台中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