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軼傳》完璧歸趙--藺相如

陳菽蓁 |2008.01.17
925觀看次
字級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史記‧司馬遷》

藺相如是戰國後期趙國人,原在趙國宦者謬賢家當舍人,地位卑微,因緣際會在外交鬥爭中立了大功,位居上卿,有名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就是藺相如的成名故事。

戰國後期七雄併立,秦國和趙國是其中二強,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厲行耕戰政策以併吞山東六國為目標,趙國國勢雖略弱於秦,秦昭王自忖還需要利用趙國,再滅趙國。

趙惠文王十六年〈西元前二八三〉惠文王得到了天下聞名、人人覬覦的「和氏璧」,秦國開始行動了,去書趙國願以十五座城池交換。惠文王接到秦王欲以城易壁的來信後,召集廉頗等大臣商議對策,諸臣認為秦國包藏禍心,卻苦於無妙策對付,這時宦官總管謬賢推薦藺相如共商大計:「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惠文王乃召見問計於藺相如,相如回答惠文王:「秦彊而趙弱,不可不許。」商談之後,藺相如自請懷璧入秦:「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幾經周折試探,秦國果然沒有依約交出城池之打算,藺相如也發揮機智順利將和氏璧送回趙國並全身而返,是為有名的「完璧歸趙」。

藺相如另一有名的功績是「澠池之會」。秦昭王二十八年〈西元前二七九〉秦昭王主動提出,秦、趙兩國在西河外澠池〈今河南省澠池縣〉相會修好,趙王不解秦意圖,意欲拒絕,廉頗和藺相如勸趙王:「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

趙王接受了他倆的意見,令相如隨同前往,廉頗不放心秦國的陰謀,臨行前建議趙王:「王行,度道里會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話中頗有訣別之意。

趙王和秦王在澠池相會中,秦昭王本欲取得機先羞辱趙王,藺相如以其勇謀,與秦之君臣針鋒相對,你來我往之際,終使秦國未佔得上風:「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

澠池之會後趙王因相如又立下功勞,遂拜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心有未甘,自認辛苦爭戰方奪得戰功,而藺相如只不過憑著一副好口才,地位居然凌駕他,憤而說出:

「我見相如,必辱之。」

相如聽到廉頗的話後,「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相如門下對他作法紛感不屑,意欲求去,相如婉言對門下舍人說道:「強秦之所以不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廉頗聞言深覺羞愧,遂脫去上衣,背負荊條至相如所自請其罪:「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兩人終於合好,成了生死之交。

太史公認為藺相如一夫當關智鬥秦王、又能為謀國忍讓廉頗,可謂智勇兼備矣,無怪乎「將相和」的故事兩千多年來仍被津津樂道、傳頌不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