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鮪魚保育國際委員會(ICCAT)對台灣的大目鮪配額作出最嚴厲處分,由一萬四千九百公噸減為四千六百公噸,將使台灣明年大目鮪漁撈失血高達十九億元,這對遠洋漁業是空前打擊,執政當局須有切中時弊的積極作為,始能度過難關。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台灣過去雖有「漁業王國」之稱,但長期來不論在政策的擬訂和措施的執行,甚至在用人與輔導管理層面,及國際海洋法、漁業發展的趨勢,不僅不重視,猶縱容官商在灰色地帶便宜行事,照顧投資業者利益,卻漠視漁民權益,譬如為了「洗魚」,業者將所謂掛外國籍的「權宜船」,自行操作將漁穫裝載在所屬的「配額船」上銷售,還有請有配額的船公司議價「代銷」,甚且將越洋的漁獲偽裝出售,不法手段不一而足。諸如這些濫捕、洗魚等的非法事實,早已「揚名國際」,如今因「罪證確鑿」被ICCAT懲罰,而且其他國際遠洋漁業組織也在「磨刀霍霍」,政府當局豈能輕忽?
簡言之,遠洋漁業須要設備良好的船隻,也要有船公司,業者的投資屬商業行為,而且目前不論掛外國籍或我國籍船隻,大都雇用外籍或大陸漁工,對真正漁民的關係有限,所以美其名為維護台灣漁業發展和漁民權益,其實與「假農民、生意人」行徑並無二致。如今這批業者東窗事發,讓台灣蒙羞,還振振有辭要政府協助,來規避其長年的非法行為,豈能無過乎?同樣的,職有司者,長年未能嚴加管理輔導,亦難用國際競爭對手如何的遁詞來辭其咎!
執政當局必須拿出魄力追查責任,不分官商皆應有所處置,畢竟國際間也在觀察台灣的處理態度,吾人不能視為小事,因為接踵而來的不利局面會愈來愈多。
政府必須明快處理此一危機,並須有跨部會包括經貿、外交、司法及農委會、漁業署等單位,指派政務委員督導,積極檢討研擬對策及因應之道,設法化危機為轉機。東方亮(台北市/媒體工作者)
ICCAT對台灣大目鮪配額作出嚴厲懲罰,且另有「附帶懲罰」,明、後兩年台灣以捕捉鮪魚為主的延繩釣船,要從現有六百一十四艘減至四百五十四艘,以阻台灣漁船繼續「非法、不報告、不受規範(簡稱IUU)」的在國際海域濫捕。
台灣漁業界對這項黑消息驚駭萬分,認為無異對台灣大西洋鮪魚業處以極刑,更擔心引發印度洋、太平洋國際漁業組織跟進的骨牌效應;不過,謝揆卻獨排眾議說「沒有原來想像中壞」,令聞者哭笑不得。
台灣近海漁獲常受大陸漁船干擾乃至挾持,對我漁民徒生許多艱困與危險,政府卻拿不出完整周密、長期有效的護漁辦法,而當漁民運氣好抓到稀有名貴的魚如黑鮪魚時,政府官員怡然前去叫賣作秀,吃魚是過癮,但對漁民日感艱辛、危機重重海上作業環境了無助益。
如今,我國三大洋的遠洋鮪魚事業中,大西洋事業群即將淪陷,為不致轉化成「原來想像中的壞」,首先要管理並輔導與IUU有關的漁船,切斷國際的詰難與藉口,以便擋住印度洋、太平洋國際漁業組織也對我國懲罰,同時可以拔除ICCAT震波效應的源頭。
ICCAT的懲罰對漁民生計、國家形象都是一記重傷害,療傷愈痛之道只有嚴肅面對,找出原因痛加改善,而非巴望著「奇蹟」出現,讓天下人笑話。果智(台北市/退休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