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卜安慧
法師來訊說,由於編藝文藏所需,希望能借南華館藏《墨林今話》。
《墨林今話》收在清代傳記叢刊,暗紅色精裝本,封面一式金色字體。如此冷僻的書,除非是學術研究,要不就如編大藏經這樣的特定用途,否則恐怕只能在書架上聊備一格。果然,書一翻開,撲面而來的是古書特有的時光之味。
編纂大藏經是佛光山數十年來持續不斷的志業,也已完成《禪藏》、《般若》、《法華》等八大類的藏經,都是有新式標點、分段、校勘,為閱藏者提供莫大的方便。
其中,藝文藏實是最難著手的一部,不是內容艱難,而是歷代與佛教有關的藝文著述汗牛充棟,有僧人寫的、文人寫的,僧俗往來酬答的,資料豐富且駁雜,有時從第二手或第三手資料,得知某代某人有某作,心喜難言,可是真要搜尋到第一手文獻,常如大海撈針,徒勞無功的比率也不低,實在辛苦。
猶記得十餘年前,曾與溫婉的惠師姑,在大年初即跑到遠在麻豆的一所大學,商借其中的典藏善本,只為其中數首僧詩、數篇與佛教有關的文章。該校在郊區,又是春節期間,帶著足以裹腹的飯團,兩人從早到晚,自備口罩且帶著館員提供的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查找。相隔數年,館員望著我們的迷惑眼神,及在圖書室裡小有斬獲而與師姑相視一笑的情景,猶歷歷在目。
尋個舊信封套為法師寄上書。一星期後,法師說已找到相關資料,將書寄還。領回掛號包裹,不禁嘖嘖稱奇,法師竟利用我寄去的封套寄回。呵呵!這樣的儉省與環保,簡直堪稱墨林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