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解說】一步一腳印的真善美

琇云/輯錄 |2008.01.12
630觀看次
字級

當我們年紀還小的時候,我們終日盼望自己趕快長大。十五、六歲時,想要獨立而不再受束縛的心,經常質疑為何還不能算成年,還要父母擔任監護人?然而,不管讀書讀了多久,或是有無尋找到個人事業的起點,「三十而立」的理想似乎愈來愈遠。

其實,每個人都有夢想,也都曾試圖築夢踏實,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體會到全球競爭力的無所不在。面對變遷迅速的知識社會,雖帶來無窮的希望,卻也隱含著生存壓力巨輪所帶來的焦慮。

在這樣的生命洪流裡,又該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呢?相信每個人都想成為M型社會中少數的富貴階級,但又有多少人能夠如願?雖然,好運真的很重要,但如何培養自己的善緣,就更顯得重要了。

腳踏實地的可貴

今日,在什麼都要求快速、特效的速食文化裡,「慢工出細活」的想法,好似天方夜譚,凡事匆匆地來又匆匆地走,學習歷程的可貴讓人忽略了。因此,開始有人提倡慢食、慢活的運動,希望能挽回做為人的一點尊嚴,不要再過太機械性的生活。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說:「身不堅牢如泡沫,復如幻化歌戲等」(大正十一,八二八上)。若只將此中的「身」,視為物質性的肉身,則真的無法體會生存在世的主體感。

事實上,在中國使用文字的傳統文化裡,人們常會用「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等詞,來說明自己當仁不讓的氣魄,則這兩句經文也就不再令人難以理解。不僅僅是說明人體老、病、死之脆弱,更說明人類的意識活動,常讓人不自覺其變化且捉摸不定。因此,如何有效檢視自己的生命歷程,就變成是應自我負責的工作。

自他兩利的善美

當人們開始注意自己思惟與言行的細微處時,我們會發現自己連做一件善事,都會因看似功德不大而懶得實踐之,甚至會為一些不符公共要求的小小惡行,用一句「無傷大雅」來為自己掩飾真正的問題。因此,古德勸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來提醒吾人,尢其是在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中,通常會否定不順耳的建言,因此紛爭往往是在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中爆發出來。

那到底該怎麼辦呢? 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微細處著手,不再一昧地要求速效。例如,佛典中教導我們的「得柔軟食,當願眾生,大悲所薰,心意柔軟」(《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大正十,六九下),甚至包括洗臉、上下樓梯等日常活動,總要保持善念、發善願,則日久自然見和諧。(琇云/輯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