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聽到「化緣」兩個字,大多數都會以為是「和尚來募款」了。其實在《佛光大辭典》裡還彙集了佛典中談到的兩個重要意義:「(一)指教化之因緣。以眾生有受教之因緣珥珥待因緣盡,佛、菩薩則入滅。(二)指化益之機緣。能接受佛、菩薩教化利益之眾生根機」(一三二八頁)。前者說出佛菩薩的無盡悲心,後者彰顯出佛菩薩觀機逗教的智慧,皆是為了度化眾生的因緣。
又《法華文句記》提到:「菩薩化緣,法無一準,唯利是務,故設斯儀」(大正三四,三四七下)。闡明菩薩教化眾生的方法,沒有唯一的標準,只要能利益眾生心智的成熟或成長,皆能全力以赴地學習之。
因此這些心開意解的菩薩們,感恩過去聖賢的引導,也願意將這樣度眾的典範傳承下去,因此,「如是此諸菩薩眾,一同先佛所修行,由是堅固菩提心,皆能成就一切智,彼諸如來化緣畢,正法久住於世間」(《父子合集經》大正十一,頁九五四中)。
總之,諸佛菩薩出現於世間,皆是「在世教化,利益天人;化緣已周,遷神涅槃」(《大方便佛報恩經》大正三,一四一下)。而這有什麼樣的實質利益呢?《佛說佛地經》說:「隨所化緣,廣宣流布;令諸眾生聞已,疾悟無生法忍」(大正十六,七二三上)。此中「無生法忍」的境界,即《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所說的:「謂令一切煩惱不生,微妙智慧常無間斷」(大正七,七一四中),多麼地令人生羨啊!(英仁/輯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