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警報!先暖身再運動 多層次穿搭保健康

 |2022.01.17
2358觀看次
字級
冬季早晚溫度偏低,習慣早起運動的人,建議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天氣暖了再出門,穿著保暖衣物及戴帽子,採多層次穿著。圖/健康醫療網

【本報台北訊】天氣逐漸寒冷,有高風險的慢性病族群,例如: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或有抽菸習慣、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病史者等,應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一定要做好保暖防護,以免造成血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

「慢、熱、起、穿、行」 抗寒5絕招

天氣漸寒,日夜溫差大,國民健康署提及,長者們因夜間或清晨溫度較低,身體對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晚上睡覺時,應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在床上活動一下四肢或進行伸展暖身運動,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起身後先坐在床邊,添加衣物或外套禦寒保暖,也避免瞬間起床的頭暈現象,再慢慢地下床。

另外,起床後的活動不要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暖暖身體,再以溫和方式進行相關的日常活動。

運動暖身保健康 出門結伴很重要

冬季早晚溫度偏低,若是習慣早起運動的人,不要急著太早出門運動,建議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天氣暖了再出門,或可改在室內運動。對於高危險群,國民健康署強調,最好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

出門需穿著保暖衣物及戴帽子,採多層次穿著,方便隨著溫度變化時,可隨時穿脫衣物;此外,儘可能選擇易於穿脫與合適肢體活動之衣物,運動前一定要充分暖身,且結伴運動,相互扶持與照應。

注意身體徵兆 愈快就醫愈好

若出現心臟病徵兆(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症狀,更年期女性則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可能立即危及生命,建議儘速就醫接受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忙碌是每個人的常態,一但忘記或是沒有時間喝溫開水,血液容易變得黏稠,建議隨時補充溫開水,可降低血壓升高及心臟病發作的機率。

報導來源:健康醫療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