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烏日訊】原是鐵皮違建的台中縣烏日鄉自治公園福德祠,十年前要被強制拆除時,工人紛紛夢見土地公拿拐杖敲頭,包商的挖土機還故障,因此無法執行,信徒捐款新建仿大陸蘇州古廟,還設公廁、活動中心回饋地方,昨天入火安座,讓違建蛻變為新景點。
福德祠管委會主委李和平說,福德祠原來設在自治橋頭,因五光路拓寬,八十二年遷建到五光路和公園路口旁的公有河川地,用鐵皮臨時搭建棲身。
八十六年間,省府進行烏日河川新生地重劃,福德祠四周規畫為兩公頃多的自治公園,施工單位當時要求遷廟,管委會請示土地公,指示表明要守在麻園溪旁防水患。施工前夕,數名拆除工人夢見一位白鬍子土地公,要求不能拆,還拿拐杖敲頭,奇的是工人醒來,頭上真的會痛,因此不敢執行,包商再用挖土機拆廟,挖土機也在現場故障。
福德祠雖然被保留下來,但是公園內有鐵皮小廟有礙觀瞻,福德祠管委會向縣府申請改建廟宇,縣府要求建物要融入公園景觀並回饋地方。
在信徒捐款一千多萬元後,廟方在鐵皮小廟旁新建古色古香的廟宇,並設有公廁、活動中心,供附近居民使用;福德祠總幹事廖清森說,新建築仿大陸蘇州的古廟而建,相當特殊,昨天入火安座後,舊廟近日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