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慨今】 千佛護持 星雲大師 |2022.01.08 語音朗讀 378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四川仁壽牛角寨石窟第28龕千佛龕。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願齊法師,五代末年浙江錢塘人,賜號崇法。他最初依止螺溪義寂淨光,精研止觀之學;後到天台德韶處參學,對於天台教觀之學,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體悟。有一次,螺溪的居民張彥安對義寂法師說:「我們家住在東南邊,很奇怪的是,每逢陰雨之夜,必定有鬼神哭號之聲,或擊鐘,或敲鼓,鬧得不可開交;此外,我也常夢見有大龍在該處遊戲。我想,那塊地不是一般人所應該居住的,我希望將這塊地捐獻給寺院。」於是,義寂便隨著張彥安前往探勘,發現此地山明水秀,他驚訝地對侍眾說道:「這真是佛寺之地!夢見有龍遊行此處,莫非意指龍樹之道,將在此地重興乎?」因而欣然接受了張彥安的布施。圖/unsplash願齊聽說有這樣的事,向師父紹巖稟告,紹巖讓他帶著法華寺眾多人,及銀錢三萬元前往,以協助義寂建築法堂、廚房,所有的建築樣式,願齊都遵從義寂的教誡,以安眾為主,以樸素為尚。過不多時,就完成了一間簡樸的寺院,取名「傳教院」,由義寂住持。由於義寂的德光高風,學僧日漸增多,原有建築已不敷使用,德韶於是進疏予漢南王,請他施財。在漢南王的護持下,又陸續增建了懺堂、禪室,於是傳教院方始規模初具,廣納四方學人,成為浙江地區著名的佛剎。釋初參曰:所謂「一佛出世,千佛護持」。張彥安捐地給義寂,紹巖和願齊從旁出錢、出力以興建寺院,德韶則幫助寺院之擴建。古德這種無私為法的精神,真是令人敬佩。嫉妒、貪婪,是一般人無成人之美的度量,見人有善事,甚且每多掣肘,此種不耐他榮的狹隘心態,豈不令人愧哉?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叢林風光】 護壇報恩 眾中有我 下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 最尊第一 熱門新聞 01佛光菁英幹部培訓 精進信願行2025.07.2102【詩】星紅仙人球2025.07.2203社論--撕裂的人心如何縫補2025.07.2404【詩】戀戀古城2025.07.2305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天堂到地獄 4-12025.07.2206【利人利己】健康素食觀2025.07.2207全球佛青聚新馬寺 探討永續發展2025.07.2208【創作花園】 挑戰養蠶寶寶2025.07.2409菲國宗教和諧共融 三好教育見證2025.07.22102025香港書展開幕 佛光山力推閱讀文化2025.07.2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短期英文佛學班 9國學子學習人間佛教【叢林風光】 叢林獅子吼傳燈人間【叢林風光】 深研義理 以學養行【叢林風光】 人間佛教社會應用【叢林風光】叢林易地教學 悲智願行的實踐【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集體創作 眾中有我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供養的種類《星雲法語》人生四品星雲大師:四藝與人生星雲大師:如何養性星雲大師:正信之美星雲大師: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