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的水泥叢林中「93巷人文空間」帶來意外驚喜
「希望很多人在這一個空間一起看書。」就因為天下遠見出版公司創辦人高希均抱持著這樣一個單純的想法,使得93巷人文空間在商業大樓林立的松江路上其中的巷弄裡孕育而生。
水池 陽光 優雅空間
藏身於松江路93巷的人文空間,是一個將書籍、餐飲、講座三者加以分層定位、規畫,也把人文精神融入其中的複合式空間。書店的形式結合餐飲服務與講座課程,三者相輔相成滿足了各類需求的人們願意進入,也造就了人文空間現在營運模式的特色。
「看到人文空間,就覺得水池、陽光、書,這是一個非常優雅的空間」這是93巷人文空間的店長葉亞薇第一次見到人文空間時所產生的想法。走進人文空間,B1的無天花板的挑高設計,從1樓就可以看到B1的陳書櫃與閱讀區,與1樓空間結合為同一區塊,搭配上暖色系、柔和且明亮的燈光,室內空間上具有延展的效果,會讓進入人文空間的顧客會覺得這個地方是舒適、寬敞的。
另外,人文空間的英文取為Cafe Encounter,含有千禧相逢之意,自2000年六月誕生至今,人文空間已邁入第八年,從最早只有二層樓的格局,逐漸地轉變、轉型、擴大至三層樓的規模,從B1、1樓、2樓每一層都各有新的角色定位與運作用途。
談到空間配置與規畫,葉亞薇表示,人文空間現在朝向複合式、多元化的經營模式,B1主要是為讀者提供完整的天下文化所出版的書種,可算是小型的書庫。此外,她也說,進入人文空間並不一定要消費,可以直接進入B1看書,內附有沙發椅,可供讀者能在此閱讀書籍;1樓則提供非天下遠見所出版的書籍,以及用餐空間;2樓可提供單純聚會、人文講座、一般展覽、新書發表、讀書會……等等各類型聚會所需的場地租借。
顧名思義,人文空間就是著重在人文上,認為人文精神正是現在社會最需要增加的一項,葉亞薇提到,從2006年6月起,人文空間也開始設計、主辦一系列的人文講堂,邀請講師前來主講,內容包含文學、美學、設計…等等多方面的主題課程,提供一個獲取新知的平台和管道。
咖啡 餐點 訂書服務
人文講堂課程開辦以來,深受讀者的歡迎,同時激起廣大的迴響,葉亞薇說,因為講堂課程是採取收費方式,剛開辦時,深怕沒人會想參加需要收費的活動。沒想到課程一推出,報名十分踴躍,報名人數甚至超過人文空間場地所能提供的座位數量,大家對藉由這種的方式獲取知識的參與意願度很高,因此,更確立了人文講堂開辦的正確性。
她也提到,曾經辦過一個「與咖啡達人有約」的課程,一位在花蓮經營民宿的老闆特地每次不厭其煩地從花蓮趕到台北,就是為了參加這樣一個深感興趣的學習課程,另外一位是住在新竹的讀者,同樣願意每周搭乘高鐵上來台北,也就是為了要學習如何煮出一杯好咖啡。
由於創辦人高希均嚮往北歐國家,在那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巷弄中,能夠不期而遇發現充滿意外驚喜的小店。因而,希望台北都會區中、在小巷子裡也可以出現一個寧靜閱讀的地方,而這樣的場所又兼具咖啡館的功能,因此,創辦了93巷人文空間,並希望人文空間可以成為台北市內的一個文化地標。
葉亞薇認為,當初人文空間的定位是純粹以閱讀為主軸,提供輕食與咖啡為輔,因此,書店的形象較為濃厚。位處於商務大樓的環伺之下,顧客大多為上班族,隨著這幾年下來的經驗與讀者環境的需求,她也說,想要邀請這些讀者願意踏進人文空間,如果只是一個單純提供閱讀的書店形式,會與讀者之間有層距離感,因此,決定針對這樣的問題作一個轉型與調整,並增加了餐點服務。
人文空間另有一項特別的服務,就是提供訂書服務,不論是團體或是個人所需的書籍,就算是住在台北市外的讀者也可以以電話方式向人文空間訂購書籍。她也強調,訂書的種類並無設限,只要是在台上市的書籍皆可向人文空間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