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金順
歷史穿過莽荒之地,向風雷
借些膽量,渡海
命運於是張開翅膀,向東
再向東,一寸寸拓開荒鄉故事
而呼喚自己:
「吳沙,吳沙,夢必須
繼續向前,向前走去……」
從三貂嶺到蛤仔難,噶瑪蘭的
鼓聲,敲開了
一首史詩的血痕,刀槍
修辭了風沙捲來
壯烈的歌
石頭和土地記錄了一路灑下的
汗,時間
以二圍、三圍、四圍的手臂
擁抱那名字,輕輕
靜靜,臥成了一山稜線的壯闊
注:吳沙(1731-1798)於乾隆38年(1773)從漳州渡海來台,出居基隆和三貂嶺,後來率眾進入蛤仔難開墾荒土,並在深入頭圍(今頭城)時受噶瑪蘭族的襲擊,以致死傷無數。後原民部落受到天花傳染,吳沙略懂醫術,配以藥方救治,使得噶瑪蘭族敵意因此稍減,吳沙與其子侄也得以共墾的方式,展開了對二圍、三圍和四圍的開拓,這也成就了吳沙成為開蘭史上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