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 奧林匹克運動會

文/林一平 |2021.12.21
1588觀看次
字級
圖一:作者繪顧拜旦 圖/林一平
圖二:作者繪張伯苓 圖/林一平
圖三:作者繪劉長春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運動競賽。第一屆的奧運會是由法國教育家顧拜旦(Pierre Frédy, Baron de Coubertin;1863-1937;圖一)於一八九六年發起,在希臘雅典舉行。已歷經百餘年。

一八九六年顧拜旦曾致函光緒皇帝,邀請大清帝國參加雅典奧運(萬國運動會)。慈禧太后找來幕僚,研究「田徑」一詞老半天,搞不懂是啥米碗糕,決定不派隊參加。

第一個搞懂奧運的中國人是教育家「南開之父」張伯苓(1876-1951;圖二)。他於一九○八年參加了倫敦奧運會之後,在天津校際運動會上提出著名的奧運三問:「中國何時能派一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派一支隊伍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夠舉辦奧運會?」

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是遼寧的短跑奇才劉長春(1909-1983;圖三)。他參加了一九三二年美國洛城奧運會。

劉長春「步頻快、步幅大、動作向前性好」,有望奧運奪魁。不幸經費短缺,幾乎無法成行。最後找到張學良資助八千元,勉強一個人上路。

二十五天的長途跋涉至洛杉磯,劉長春無隊醫,營養不良、睡眠不足,體能大為下降。到達賽場未經休整,翌日就參加一百米預賽,結果以十一秒一的成績屈居第五,無緣進入決賽。比賽結束又因路費不足,差點回不了國。夢想落空的劉長春緊握雙拳,望洋興嘆:「唉,弱國無外交,弱國也無體育啊!」

一九三六年德國舉辦柏林奧運會,中國忙著打內戰,玩西安事變,仍無經費參與奧運。希特勒知曉後,大手筆買單,承擔了中國奧運代表團的全部費用,而〈中華民國國歌〉更於該次奧運會被遴選為世界最佳的國歌。可惜中國六十九名參賽運動員,皆未進入複賽。

而中華民國第一位榮獲奧運會獎牌的運動員是亞洲鐵人楊傳廣(1933-2007)。他很榮耀的為張伯苓的奧運三問回覆了第一個答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