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節憶往】 湯圓的滋味

文/舒眉 |2021.12.21
831觀看次
字級

文/舒眉

三姨送來一袋湯圓,方才驚覺冬至已然來到。我的思緒隨之飄回童年鄉下老家。

那時的冬至,可是全家總動員、歡樂團聚的重要日子。早在冬至的好幾天前,母親就已經開始準備了。

糯米用清水浸泡一夜後,次日廚房前的石磨便忙碌地轉動起來。母親邊舀米、邊注水、邊推石磨,乳白的漿液不斷汩汩流出,我們這群小蘿蔔頭,看著可樂了。這些濃稠的米漿,最終會被倒入布袋緊綁,壓上石頭瀝乾,在萬分期盼中靜候冬至的到來。

冬至前夕,全家一起搓湯圓、再煮食鹹湯圓,是娘家向來的傳統。印象中天黑得快,天氣好冷,但我們屋裡暖,心頭更暖。客廳裡紅通通的炭火燃起,全家圍坐在一張大圓桌旁,雙手洗淨搓湯圓。大人大手一次可搓個三兩顆,我的小手只能一次搓一顆;至於包餡的鹹湯圓,則由母親全權負責。不一會兒,竹篩裡已布滿了紅、白湯圓。紅湯圓帶喜氣,是刻意摻入「紅花米」,冬至一早加上桂圓煮甜湯,用來祭祖、拜佛的。

回想自己正美滋滋享用著剛包好、煮好、白煙蒸騰的鹹湯圓,齒頰都還留有餘香哩!這款大湯圓,皮薄、餡多、Q軟,簡直好吃到沒話說。胡椒粉拌入切絲的香菇、豆乾、高麗菜和紅蘿蔔,便是豐盛飽滿的餡料,湯頭裡再撒上大把的茼蒿和芫荽。香氣氤氳中,我舀起湯圓,一邊吹一邊小口咬開,細細咀嚼嘴裡幸福的滋味。

長大後,姐妹們陸續出嫁,各自成家,想吃湯圓隨時能買,但已不是兒時熟悉的味道了。屬於某些節慶特有的印記,已逐漸褪去,童年過節的喜悅與期待,也消失殆盡;但那全家圍坐、有說有笑,一起搓湯圓的幸福畫面,幾十年過去,依然如此清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