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方便的第三項是「棄五蓋」。所謂: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這五項通稱「蓋」,是因這五項,會蓋覆心性,讓人心神昏暗,不能開發定慧,故名為「蓋」。前面呵五欲,是五根對外在五塵引發五識的分別。現在棄除五蓋,即是棄除內心第六意識的障礙。
貪欲蓋:對過去所經歷的五欲,不斷思索執取。如:貪過去所看到的美色、所聽過的可愛音聲、所嚐過的美味等,不斷思索回憶,心生貪念,而忘失正念;或密作種種方便,希望能夠再獲得,是名貪欲蓋。
瞋恚蓋:心中充滿忿恨,追想是有人惱害我、惱害我的親人、加深我的怨恨,因此忿怒相續,百般計畫想要加害對方,讓自己的忿恨能暢情為快。如此瞋火,燒諸功德林,怎麼可能產生禪定呢?此即是瞋恚蓋。
睡眠蓋:心神昏沉為「睡」,六識不作意、手腳任意擺放,名「眠」。睡眠時會讓心念停滯,無法增長善法。喜歡睡眠的人,因放逸而妨害精進修道,何況是修禪定呢?是為睡眠蓋。
掉悔蓋:身好遊行、口說無益嘻笑,是名為「掉」。因身心散亂,有時不謹慎作了無意義的事而覺得可恥,名為「悔」。心中常常憂慮後悔,這種煩惱念頭,不斷圍繞心中,則成悔蓋。這兩種煩惱會蓋覆心性,不能開發禪定。是為掉悔蓋。
疑蓋:因為疑心,而障礙對真理的了解與信任,同時也障礙對禪定的學習,是名為「疑」。疑有疑自、疑師、疑法三種。懷疑自己根機劣,不適合修道,是名「疑自」。懷疑此人身口不清淨,如何會有深的禪定與智慧?如果跟他學習,將會誤導我,是名「疑師」。懷疑所接受的法,真能悟道成就嗎?是名「疑法」。三疑,常在心中猶豫不決,障礙修學禪定,是名「疑蓋」。
若貪欲蓋重,可修不淨觀對治。瞋恚蓋重,修慈悲觀對治。若睡眠蓋重,思惟法相,選擇善惡之法,策勵身心。掉悔蓋者,可以數息來收攝散亂的身心。疑蓋者,以人身難得之想,對治「疑自」;觀自己煩惱重,故道眼未開,不能辨別善知識,以對治「疑師」;觀自身本具法身財寶,尚未完全覺悟而已,以對治「疑法」。(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