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為僧行粥次。
馬大師問南泉:「桶裡是什麼?」
南泉云:「遮老漢合取口,作恁麼語話。」
自餘同參之流,無敢徵詰。


.水墨禪畫:桶裏是什麼?
.詩堂書法:桶裏是什麼?這老漢合取口,作恁麼話語。
《景德傳燈錄》卷八錄有馬祖道一和弟子南泉普願的對話:
有一天,南泉普願為僧人分粥時,其師馬祖道一過來問話:「桶裡裝的是什麼東西?」
南泉普願禪師說:「這老頭子合該閉上嘴,怎麼會問這種問題?」
其他同參的僧人們都啞口無言,沒有人敢問為什麼。
馬祖道一是南泉普願的師父,馬祖道一原想利用分粥時勘驗南泉,沒想到,南泉普願早已洞悉師父的意圖,直向師父一喝,把問題丟還給師父,南泉這一喝,師父只好閉口。
桶裡裝的當然是粥,是粥就是粥,直截了當,不要拐彎抹角,這老漢故意橫生枝節,弟子只好不客氣地頂了回去,所謂「直心即道場」,禪不就是追求一直心嗎?
馬祖道一(西元七○九~七八八年),俗姓馬,世稱「馬祖」,四川人,初從四川資中處寂禪師出家學習禪法,後來在四川重慶圓律師處受具足戒,出蜀之後在南岳懷讓那裡獲得證悟,隨侍十年。唐代宗大曆年間在鍾陵開元寺聚徒說法,善信雲集,嗣法弟子有百丈懷海、南泉普願等,法脈宏大,人稱「洪州宗」,是六祖慧能以後南宗傳承最大的一支。
南泉普願(七四八~八三四年),俗姓王,河南鄭州人。出家後研習律藏,接著又深究《華嚴經》、《中論》、《百論》等,拜馬祖道一之後,所學全忘,專精於禪宗的遊戲三昧,大有所獲。
唐德宗貞元年間(七八五年~八○四年)赴安徽省南泉院,弟子幾百人,文宗大和初年(八二七年),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廉使陸亙敬請下山開法,執弟子禮。這則公案表現了馬祖與南泉師徒間的平等對待,更突出了弟子南泉的勇猛與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