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部委託台灣透明組織協會調查「台灣地區廉政指標民意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在民眾心中,清廉程度最低的是河川砂石業務管理人員,其次是立委,也對中央政府首長印象不好,甚至對國營企業評價甚低。
這項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民意代表與政府官員的「形象」是負面的,去年有民間組織提出一份調查,指出民眾對「陌生人」的信任程度,遠高於政府首長與官員,而且民眾一直將民意代表視為「社會亂源」。
民意代表幾與「罪惡淵藪」畫上等號,其來有自。立委平常舉行記者會或在院會質詢時,經常「指鹿為馬」、「顛倒是非」,還在各種場合言行脫序,例如近日為動輒在媒體前說「名言」的某部會幕僚獻花打氣,就很難讓人理解,難道台灣「只有立場,沒有是非」?
此外,立委不分藍綠、在朝在野及人數多寡,對「財產來源不明」等陽光法案推動消極,不但怠忽職守,更讓人懷疑清廉。
就藍綠立委近來表現,藍營顢頇、綠營粗暴,加上國會權力有無限擴張趨勢,怎教民眾不擔心立委最終成為社會大亂源?
伯圭(高雄市/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