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藝術】 一切都是心‧一切無二別

文/吉伯.古帝亞茲 |2021.12.12
1724觀看次
字級
作者簡介 吉伯.古帝亞茲(Gilbert Gutierrez) 現居美國南加州,1976年取得法律博士學位(UCLA),成為執業律師,開設個人律師事務所。對東方文化深感興趣,長年修習武術和氣功。1995年隨聖嚴法師修習禪法,蒙聖嚴法師印可,於2002年12月5日禪七期間,得聖嚴法師傳法,正式嗣法為中華禪法鼓宗的法子。 他承繼聖嚴法師弘傳禪法的願心,於西方社會介紹漢傳禪佛教,除在南加州河濱禪修會帶領共修,也應邀於世界各地主持禪期和演講,以契合現代人的方式指導禪修,教法精闢幽默、直指人心。

文/吉伯.古帝亞茲 譯/吳俊宏

無論在做什麼,時時刻刻,都在體現禪。走路是禪,說話是禪,工作是禪,睡覺也是禪。

禪修時,時間過得非常快,但對某些人來說,時間卻過得很慢,這很自然,因為你們不是修行的專家。

別太在乎自己的身體。默照的關鍵在於,首先要能夠徹底放鬆全身。所以,你要學著讓身體比現在更放鬆,然後,讓心逐漸放鬆。開始打坐之前,要先培養用默照的適當態度。由於沒有方法,所有細微覺受都會因此而顯得強烈,所以不論是覺受、情緒還是期待,都不要去理會。

默照法門可說是心最絕妙的展現,真真實實是門藝術。日本武士的心在射箭時非常平靜,所以能輕易射中目標。他們靠的並不是蠻力,而是協調。默照也是如此,禪是一門藝術,要能正中靶心。靶心是什麼呢?是在專注與心的明照之間取得中道。我們並非透過外力來降伏心,而是藉由對「正見」的深刻理解來調伏心。

默照並不適合魯莽的修行人,因為這個方法非常微妙,必須在放鬆和明照之間達到微妙的平衡。默得太過,心不容易明照;照得太過,心則不容易安定。如何在蒲團上保持清醒,又不至於把方法用得太費力,必須靠自己摸索其中奧妙。

這讓我想起,一位禪師問徒弟有何所得?對禪有何見地?徒弟用手畫了個圓。禪師又問:「還有別的嗎?」才一說完,禪師便伸手抓住圓,一把拋向腦後,將禪意體現得淋漓盡致。

說來有趣,身為一位律師,有時我會和客戶一起去與對造會面。我告訴他們,打從走進房間的那一刻起,到離開房間的那一刻為止,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用意的,哪怕是閒聊也不例外,這就是身為律師的藝術。不過,如果一位律師也能同時體現禪的藝術的話,效果就更好了。

超越夢境人生

幾個月前,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睡覺時我做了一個夢,這不太尋常,因為我通常不做夢。夢中,我走進一間爬滿蜘蛛的房子,屋裡還有許多銀色箔片的球體,只要輕輕一碰,球就會裂開,從中跑出許多蜘蛛來。我記得,那間房子非常骯髒,布滿灰塵。然而,有趣的是,沒有任何一隻蜘蛛爬到我身上來。

我在房裡看見幾位學生,但他們對那些蜘蛛似乎渾然無所覺。於是,我走上前告訴他們:「趕快離開這間爬滿蜘蛛的房子。」然後我碰了碰其中一顆球,球隨即裂開,竄出許多蜘蛛。屋裡一片漆黑,我領著他們往外走,到了外頭才發現天氣晴朗無比,而且沒有蜘蛛。然後,我又回頭進屋裡去找其他學生。

就在這時,夢醒了。這時美國西岸仍是清晨左右,東岸的學生已經醒了,正在微信群組裡做討論。他們當時討論的主題是夢,以及夢是否是真實的。有人提議:「來問問吉伯吧。」他們不知透過什麼管道,進到了我的夢裡,把我叫醒,要我回答夢這個主題。

這個世界並不如我們所以為的那麼堅實,只不過是一場夢而已。就連在夢裡,我那些學生也不肯讓我睡覺。這個夢傳達的是,身為佛弟子的我們,有能力超越如夢似幻的世界,我們可以改變這個世界。

聖嚴師父倡導念佛法門不遺餘力,念佛的最高層次是自心清淨。能先自淨其心,才能清淨他人的心,這是心的藝術、禪的藝術,也是念佛的藝術。

諸位要了解,打坐時,只要有一顆至誠心,就會受到保護。上坐後,要盡一切所能精進用功。有很多不同理論探討心如何運作,比方說,中觀學派、瑜伽行派、阿毘達磨等,又或者是中國的天台宗、華嚴宗。至於禪宗,則含攝了以上各宗各派。聖嚴師父的教導涵蓋以上各個宗派,卻始終忠於禪宗家風。

本來我可以向各位多介紹一些理論,但我選擇與各位分享禪的心法,禪的理論就是心法,其餘的都只是語言文字罷了,請把我說的好好放進心裡,認真練習。

禪修動靜皆宜

有人疑惑:在山洞面壁打坐六年,以及在動中修行,哪一種比較接近禪?默照禪法教我們觀心,但在動中,我們卻仍須面對種種人、事、物,不是嗎?

我再舉個例子,讓大家了解禪為何動靜皆自在。先前我曾向一位氣功大師學習氣功,這位大師的師父給他的考驗,是要他連續打坐七天,七天中不能起身做任何事,喝水、洗手也不例外。這位氣功大師就這樣連坐了七天,卻依然沒有開悟,他本來有悟道的機會,可惜過程中,墮入了黑山鬼窟裡而不自覺。

後來,我告訴他,禪是無上的,比氣功更重要,但他並不認同我的看法。最後,這位氣功大師回到中國大陸後告訴我:「你當初說得對,禪比氣功重要。」這是因為他在中國經過某人提點,才讓他了解禪的可貴。

之所以說動中修禪,是因為禪是無為的體現。在這個世界上,吃飯、睡覺、說話,不論做什麼,禪無所不在。做什麼不是重點;明白一切都是心,一切無二無別,這才是重點。因此,不論在做什麼,始終如如不動,就像聖嚴師父的〈末後偈〉中所說:「無事忙中老。」

(摘自《以心觀心:默照禪要領》,法鼓文化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