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遊戲
圖/樹下繪本
文/嚴融怡
最近很夯的《魷魚遊戲》劇情當中,一群「人生輸家」集體被迫參與一場殘酷,卻可能翻身的遊戲。不過在螞蟻的世界當中,也有一套「螞蟻遊戲」用來決定蟻后死後,蟻巢未來的發展方向。
「印度跳蟻」是非常特殊的一群螞蟻,牠們有場活動類似武術大賽,一群工蟻會展開觸角的搏鬥,賽事最高可以長達40天。最後除了唯一的優勝者能夠成為蟻后以外,比賽結束後大家就仍必須回到自己的崗位上,繼續做苦工。
勝者為后 具生殖力
想要作為印度跳蟻的蟻后,實際上可能必須要犧牲自己的智力,這樣才能將有限的精力投注在生殖繁衍上。不過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工蟻趨之若鶩地,想要成為養尊處優又地位崇高的蟻后。
當原本的蟻后因故失蹤或「六腳一蹬」之後,這場競賽便開始了,參與競賽的工蟻們會相互以觸角去做搏擊。最後獲勝者便可擺脫女僕的身分,翻轉「蟻生」而成為王國的元首。冠軍者將具備產卵的能力:卵巢開始發達──但有相對應的代價,腦部會縮水25%。
因應環境 腦部可塑
動物腦部會變大變小,早已不是科學新聞,印度跳蟻並不是首例,松鼠及白冠帶鵐也曾被發現腦部會按照時令有特殊的變化。白冠帶鵐在生殖季節會新生6萬8000個神經元,以便學習新式求偶鳴聲;但在冬季糧食短缺時,等量的神經細胞則會死去,直到春季再度開始下一輪循環。
讓我們把焦點拉回到印度跳蟻身上。即使冠軍產生已是「版上釘釘」,在日常生活中依然有些不安於
室的工蟻,趁著眾蟻不注意時,私下發展自己的生殖器官,行為也有所改變,比如會躲避入侵者並停止一切覓食活動,妄想成為蟻群中的新蟻后。
不服規則 社會懲罰
對於這種違背螞蟻遊戲規則的害群之馬,其他工蟻同僚們發現後就會訴諸武力,將這些私下發展生殖
器官的工蟻單獨隔離起來(用大顎架著牠)。在禁閉的過程中由於壓力(賀爾蒙)的增加,會導致原先萎縮的頭腦再次發展起來,而生殖器官則再度萎縮──就這樣「脫下皇冠」重新復歸為工蟻(因為在螞蟻社會不能有太多生殖個體,否則會有內亂)。這樣的奇特進程在昆蟲身上是前所未見的情形,這類研究能讓科學家更深入理解哪些基因與神經可塑性有關,以及它們如何運作,有助我們洞見人類腦部發育。
延伸閱讀: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pb.2021.0141(印度跳蟻和白冠帶鵐)以及 https://www.google.com/amp/s/amp.theguardian.com/science/2015/apr/10/arctic-ground-squirrel-key-alzheimers-cure(針對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