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讀擷秀》羌笛吹

菲爾 |2007.12.10
619觀看次
字級



唐詩裡其中最常出現的樂器之一是「羌笛」,究竟這是個什麼樣的樂器?它的聲音是怎樣的?樂器和樂聲,用文字形容始終隔了一層。

「羌」,其實是中國古代西北地區民族,相傳笛子是在那裡出產的。唐宋元明各代文人詩中常見「羌笛」。

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及黑水縣一帶的羌族地區,仍可看到這種具有唐宋遺風的樂器。從漢代馬融〈長笛賦〉:「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吟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酘酘」來看,羌笛在漢代就已流傳於甘肅、四川等地了。

唐詩裡好些提及羌笛的詩歌都是著名的詩篇。比如,王之渙〈涼洲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寫的是唐詩裡常見的一種題材:離別。

向來〈折楊柳〉這首曲子在唐詩裡的用法,是化用樂府的〈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的詩意:「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下馬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因此離人見了楊柳會引起離愁,聽了笛聲會觸動離恨。從唐詩裡可發現,當時折楊柳贈別的風氣很盛。不過這裡詩人不用「聞折柳」,反而用「怨折柳」來引發更多聯想:由於春風連玉門關也不度,所以要折枝楊柳來送別也做不到。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高適的〈塞上聽吹笛〉:「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等都是著名的詩作。

高適的詩裡,在胡馬北還,邊烽暫熄之場景中,不知是誰在戍樓上吹起了羌笛,而且還吹奏了中原兵士們熟悉的〈梅花落〉。這裡用了曲目〈梅花落〉,讓人彷彿看見梅花被風吹落。且〈梅花落〉的笛聲吹來,讓戰士從聽曲聯想到邊地沒有的梅花,暗示了思鄉的心情。

劉禹錫〈楊柳枝詞〉:「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則寫了〈梅花落〉和〈折楊柳〉這兩首曲目。

由這些詩,除了得知羌笛在當時是邊塞流行的樂器,還可感受到唐人的離情別緒,看出唐代流行的曲目。閒時讀些唐詩,真讓自己長進不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