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和青少年罹患率攀升 都因不忌口 20年後恐視力退化、腎功能障礙、心血管疾病
【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小朋友喜歡速食、甜點等高熱量食物,又不愛運動,長得肥肥胖胖的,可別認為這樣福態、可愛,當心小孩罹患糖尿病。醫師指出,學童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比率不斷攀升,過度肥胖是主因,這些學童二十年後正值青壯年,恐要面對糖尿病併發症,是國人健康隱憂。
台北榮總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主任林宏達指出,近幾年來,因先天遺傳和後天飲食習慣不良,所引發的第二型糖尿病,不斷的在兒童和青少年攀升。
糖尿病分第一型與第二型;第一型主要與先天免疫相關,目前沒有預防方法;而第二型跟飲食、運動息息相關。令人擔心的是,許多家長甚至認為「能吃就是福」,過度餵養的結果,造成台灣每三位男童,就有一個過重或肥胖;每四位女童,就有一位過重或肥胖。這些孩子都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
林宏達說,糖尿病罹病後二十年左右,就開始出現視力退化、腎功能障礙、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當罹病的年齡層提前至十來歲,併發症將會在二十年後,嚴重影響正處於三十、四十歲的青壯年,會發生失明、尿毒症、腎衰竭、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甚至截肢等糖尿病併發症。
醫師也提到,遺傳是第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百分之七十四患者的父母或祖父母等,一、二等親患有糖尿病,媽媽在罹患糖尿病後所生的子女,在兒童青少年期發病的機會,是同一母親罹病前所生子女的三倍。
林宏達說,胖父母生的胖孩子,最好在升大學時檢查空腹血糖、胰島素分泌,是否正常,如果在糖尿病前期就發現,透過體重控制、建立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不一定要服藥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