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戈壁之旅像一份禮物,觸發了戈兒們的人生從此翻轉,成為不同的樣貌。圖/時報出版社提供
作者簡介
趙心屏
自參加2016年「第十一屆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後愛上長跑,至今練跑不懈,以取得波士頓馬拉松資格、完成世界六大馬(World Marathon Majors)為現階段目標。深深覺得每一次馬拉松都是獨特而深刻的體驗,喜歡分享自己與跑友的馬拉松故事;曾為電視新聞記者和主播的她,希望運用擅長的採訪、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使自己成為「說馬拉松故事的人」;繼《納密比亞的呼喚》之後,這是她的第二本與跑步相關的著作,目前經營「肉腳的跑步人蔘」臉書粉專和Podcast—https://reurl.cc/xGbeyE。
圖/時報出版社提供
文/趙心屏
曾經多少次跌倒在路上
曾經多少次折斷過翅膀
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
我想超越這平凡的生活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飛翔在遼闊天空
就像穿行在無邊的曠野
擁有掙脫一切的力量……
我在台北田徑場練跑,正練得氣喘吁吁的同時,心裡突然浮現這首〈怒放的生命〉,腳下踩的是平整的PU跑道,隨著心中響起的歌聲卻彷彿看見一片荒蕪粗礪的大漠在眼前展開;汪峰演唱的這首戈壁挑戰賽主題曲,所有戈友莫不終生難忘,那奔放的旋律總能勾起人內心一股激情和壯志,我汗如雨下,聽見自己緊湊規律的步頻與「怒放的生命」交織在一起……。
因為戈壁的呼喚,我和一群夥伴開始練跑至今沒有間斷,驀然回首,原來戈壁是我們共同的起點!因為曾經挑戰過戈壁、挑戰自己,我們不知不覺執迷於與痛苦共存的痛快體驗,更日復一日、愈加不輟地跑著,不斷測試底限,藉著跑步怒放生命,讓自己更強大!
相對於如今對跑步之沉迷,從小「體育」課卻從來不是一門重要的課,從來就非必要。老師在上課時,大多教運動技巧,至於為什麼需要運動?運動確實的好處、與身體各部位的關聯性,乃至於什麼是運動精神,在多數人的學生時代都是缺乏認識。
隨著年日和生活習慣一點一點的累積侵蝕,若非刻意注重保健,許多正值中壯年的人們身型開始走樣,身體機能也逐漸出現衰退跡象。台大管理學院教授黃崇興以一貫的風趣口吻敘述,他在擔任EMBA執行長時看到管院的教授們都很「弱雞」,於是找上體育室的國手級教練簡坤鐘幫忙,開了一堂「體適能與健康管理」課,由專業教練帶領嘗試各項不同運動,還有名醫講座,希望讓老師們對身體能有正確的認識和運動觀念。
這項課程在管理學院是創舉,除了特別開給教授們上課,也開放了些名額給EMBA學生,後來則成為EMBA的一門選修課,更是每開放報名必秒殺的最熱門選修課。在這堂課中,無數熟齡成功人士,不論在業界多麼戰功彪炳,對於最重要的身體健康觀念卻十分薄弱,對健康檢查的紅字也常束手無策,這堂課彷彿開啟了一扇門,通往過去未曾關心的領域,原來我這麼不了解自己的身體?原來運動這麼好玩?
戈壁之旅促人生翻轉
如今跑過一百場以上馬拉松、也是六大馬完賽者的郭瑞祥教授,以及同樣完成六大馬、準備挑戰超馬國手資格的李吉仁教授,當年都是從這堂體適能課程入門,發現運動的美好迷人之處。郭瑞祥曾在他的著作中憶當年:「我們這些老骨頭竟沒人想退出,跟著課程繼續練起網球、壁球等等,而我們這群中年人也彷彿回到『那些年』的青春時光……。」
運動非常奇妙,如同愛情,一旦陷入了,會讓人從裡到外煥然一新,而一群人一起運動,更增添「抓住青春」的雀躍感,更大膽,可以一起做些瘋狂的事,參加戈壁挑戰賽就是讓一群人拾起勇氣、探索自我的旅程。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這段旅程並沒有因為賽事結束而終止,它是一個起點,開啟一堂不斷電的運動課,運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讓戈兒們持續深研其中的奧祕、發掘更多未知、挑戰自己的極限;有人重返戈壁,二度、三度體驗大漠多變的面貌,更多人挑戰難度更高的鐵人三項、超馬、極地越野賽……。四天戈壁之旅是一份禮物,這份禮物觸發了戈兒們的人生從此翻轉,成為不同的樣貌。
這樣的新事讓人格外珍惜,原來運動可以交到一群特別單純真誠的朋友;運動能讓人更有膽識、勇於嘗試更多可能;運動讓人更有自信、敢於以最真實的我面對世界;運動讓人更認識了自己。
戈壁體驗是一群人勇敢前進、突破自我的例子,這群人幸運的是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為了相同的夢想而一起努力、一起出發、一起到達,因此故事裡的每個人透過戈壁之行觸動了內心的勇氣、鬥志和信心,發現了全新的自己,生命有所改變,即使賽事結束亦然;然而想在人生下半場有新發現,絕不只限於EMBA人和EMBA經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有夢最美」是句老話,端視我們怎麼對待那些夢想?是繼續作夢?是不知不覺忘了它?或是只把它當作「夢」?
人生不可掌控的事太多,卻可以掌握自己的心。「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像」這句在戈壁處處可見的名言是真實的,既然有夢,就去追吧!
(摘自《一起出發,一起到達﹗一個人可以跑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跑更遠……》,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