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台北安陽文獻印《安陽縣志》方言,首條「眾人是聖人」,想起為師教學生時,常鼓勵跟名人學習,用對方法,成績進步較快。如古人言:「取法乎上,可得乎中;取去乎中,僅得乎下。」平時,也要常接近名校學生,多多請問。
後來心有疑問?「怎得乎上呢!」經查閱得知「取法乎眾,可得乎上。」
宋朝朱熹著《四書集注》,是師大在校生必修課程,雖不算學分,但學生應得到及格分數。我讀大學時是舊版本,只有程注、鄭注等。今學海出版新本,書頁天格有程顥、程頤、鄭玄、張載、吳大臨、謝良佐、范祖禹、胡寅、楊時等多人,有古人,有師友,可見朱熹早取法乎眾了。
《四書集注》一書,在元明清時,已列為科學必考科目。近人錢穆先生,論中國學術、言孔子之後,以朱熹為第一位大學者,可見「集思廣益」之重要。如能集古今中外名人之言為己用,也可跟上宋人朱熹。今人有「站在名人肩膀上看世界」,也是取法乎上的作法。
曾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圖,埃及尼羅河有吉薩、孟斐斯、底比斯、希拉孔城。蘇美幼發拉底河,有阿克德、烏魯克、吾珥。印度印度河有哈拉帕、摩罕喬達羅等。中國黃河,則有河南省古城安陽一地。
商朝建都安陽二七三年,清末民初挖出大批甲骨,是中國發現文字文明之地,方言中「眾人是聖人」,也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