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市居士》微笑鄭石岩 諮商點撥迷惘人

記者陳瑞娟/專訪 |2007.12.05
1962觀看次
字級

童蒙信佛 深研佛學近一甲子 結合專業心理學助人 40多本著作 安頓人心



「看了佛一眼,再也沒懷疑。」結合佛法與心理諮商的作家鄭石岩,七歲時在宜蘭雷音寺與佛結緣,從此深信「佛說的」,五十多年來,他在佛法中安頓身心,同時也以法施利益人群。

七歲那年,鄭石岩(如圖)陪伴罹患結核病的母親去雷音寺禮佛,「到了那裡,就有回家的感覺。」此後,他就親近雷音寺,每天放學或沒事時就到雷音寺逛逛。當時星雲大師客居雷音寺,後來鄭石岩還參加星雲大師在雷音寺開辦的國學補習課程。

在準備念高中時,因為父親生意失敗,家中經濟拮据,鄭石岩就去當水果小販賺錢貼補家用,也賺取自己的註冊費。當時,他心中已有菩提種子,讓他在生活困頓中仍能樂觀進取。

他每天早晨要挑四十公斤的水果,走十幾公里的路,到市場賣水果。後來,他還到產地收購水果,當起小批發,「日子辛苦,但心卻很平靜。」他每天清晨四點半起床,騎著腳踏車到市場,這時東方太平洋上的太陽剛好升起,晨光潔淨無瑕,「那不就是東方琉璃世界嗎?」傍晚,他騎腳踏車回家時,太平山的太陽西下,寧靜而太平,「那是西方極樂世界!」。

從高中開始,鄭石岩就吃素了,而且每天睡前打坐,增進睡眠品質,也迅速恢復體力。他學佛也相當精進,在高中畢業前,已經把心經、金剛經、阿彌陀經讀得熟稔,後來研究佛學打下基礎。

鄭石岩回想當年,他能在刻苦度日中仍然充滿希望,是因為佛法讓他相信「永遠有一個更光明的未來」。他讀書時間不多,但在課業上總能事半功倍,因為打坐讓他「腦筋專注」。

受到佛法的薰陶,鄭石岩一直存著助人的慈悲心。他在取得政大教育碩士後,受訓成為張老師,幫人解決心理問題。當時佛陀教育基金會成立,他即開始在華藏講堂講經直到今天。他也是國際佛光會的檀教師。

鄭石岩把佛法融入心理諮商的工作,包括親職、婚姻、生涯、臨終等領域。他也在心理諮商工作中繼續成長,日後為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委。

一八八三年他出版第一本作品《清心與自在》,讓原本晦澀難懂的佛學,回復生動活潑的面貌,實用易解而符合現代人需求,廣受海內外讀者的喜愛,所出版的四十多本書籍都是來自他的佛學體悟,加上西方心理學專業背景,激盪出一種新鮮、平和的智慧。

鄭石岩在學佛之外,也涉獵其他宗教。他在美國曾在伊斯蘭教組織當義工,在台灣也與天主教、基督教人士交流,並參加一貫道的活動。他希望透過對各種宗教的了解,以更深入了解各種諮詢的對象。

「將佛法與生活融在一起,自然可與佛相印。」鄭石岩在每天早晚課,或固定的講經活動,常帶著太太、孩子一起參與,讓一家人都沉浸在佛法中,找到心靈的依靠。他在心理諮商的工作中,也不會淪為說教,因為他對佛法融會貫通,「佛法就在談話之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