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淑芬台北報導】為紀念英國博物學家羅伯特‧斯文豪(Robert Swinhoe西元一八三六至一八七七)抵台一百五十周年,台灣博物館與自然科學博物館特別推出「以斯文豪為名—十九世紀台灣紀行特展」,展覽將帶領觀眾認識斯文豪這一位對台灣物種研究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博物學家,並省思一百五十年來台灣自然資源的變遷。
斯文豪是英國駐台首位領事,他在一八五六年首次抵台,在台居住的四年時間裡,傾全力採集和觀察台灣的物種,由他命名或因他採集記錄發表的物種名錄多達千種,包括各種鳥類、哺乳動物、植物、淡水貝類等。(記者邱麗玥攝)
目前被列為台灣亟待保護的特有鳥種:藍腹鷴(學名:Lophura swinhoii,英文名:Swinhoe's Blue Pheasant亦譯為斯文豪氏藍雉),就是這樣被寄送到英國繁衍,並於一九六九年送回台灣十五對。
古德還將其在台灣所發現的新種鳥類發表在《亞洲的鳥類》一書中,其中有十五種的學名保存迄今。
斯文豪以博物學家的眼光,記錄了一百五十年前台灣的生物多樣性,所保存下來的標本,見證了台灣自然史的演變歷程,是台灣自然史拓荒時期最重要的博物學者。
策展人、台博館典藏管理組研究人員林俊聰表示,斯文豪由於公務之便,可以在台灣大量採集,並將一些珍奇物種的活體或是標本飄洋過海寄往邱園或英國動物學會附設動物園,尋求專家的鑑定。
「以斯文豪為名—十九世紀台灣紀行特展」即日起至明年七月二十日止,在台博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