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發行的刊物揭露,越南女子控訴台灣丈夫虐待,還以專題報導,越南女子嫁給台灣人出現「無國籍」的問題,加上人權團體對新移民法的不滿,及內政部統計所謂「新台灣之子」的出生率不斷下降,外籍配偶所引發的連串問題,值得政府好好思考。
單就聯合國刊物報導的台越婚姻,外籍配偶在融入台灣社會前,必須跨越三道門檻:
一、台灣人對東南亞地區民眾,都有「優越感」,導致在生活中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解,甚至只將外籍配偶當成傳宗接代的「生殖工具」,這外籍配偶想要融入台灣社會的先天障礙。
二、台灣是父系社會,越南則是母系社會,兩國風俗不同,難免產生齟齬,加上婚嫁對象多屬中下階層,觀念保守,更難以溝通,使得外籍配偶的家庭地位低落。
三、由於台灣立法精神為屬地主義,要放棄原有國籍才能歸化,而外籍配偶必須擁有足夠的財力證明,這對中下階層民眾而言是沉重的負擔。
表面來看財力證明是最沉重的負擔,但只是對「夫家」而言,對外籍配偶來說,如何融入台灣社會是更沉重的負擔,且聯合國刊物報導,台灣婚姻仲介所的「買賣婚」往往變成「騙婚」,這種婚姻缺乏信任、溝通,如果加上社會氛圍不友善、夫家不體諒與過度重視傳宗接代,及台灣「婚姻法」、「移民法」、「國籍法」不完善,很容易讓國際人權機構得到「外籍配偶是嫁給台灣人才出現問題」的結論。
因此,新台灣之子的出生率下降,不能單純視為「經濟不好」而缺乏生育意願,必須考量為何中下層民眾必須以「買賣婚」組織家庭,而當這種現象逐漸形成後,政府為何沒有因應的社會工作辦法?
政府對修訂保障外籍配偶權益法令的牛步化,顯示輕忽外籍配偶與新台灣之子,而社會對外籍配偶與新台灣之子不友善,怎麼會讓外籍配偶願意在台生育?因此,除了要盡速修正法令,國人也必須調整心態。
杜亥(彰化市/社會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