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台灣風情】 福州話與閩南話

撰文/邱秀堂 |2021.11.30
5548觀看次
字級

口述/林衡道 撰文/邱秀堂

日治末期,居住在台灣、無日本國籍的福州移民,約有三萬多人。福州話的發音、用詞非常特殊。台灣本地人要了解福州話,比了解普通話(國語)更困難得多。

如:台灣人的甜粿,福州人叫糖粿;台灣人的米粉,福州人叫粉干;台灣人叫新娘,福州叫新人;台灣人說電火,福州人說電光;台灣人稱戲台,福州人稱戲園;普通話的今天、明天,台灣人說今仔日、明仔日,福州人說今旦、明旦,每一件事物,用詞都不相同。

最不可思議的例子如:台灣人父母稱老爸、老母,福州人稱郎罷、娘奶;夫妻,台灣人叫翁、某,福州人叫唐部(又作丈夫)、老媽。普通話的ㄚ頭、ㄚ鬟,台灣人叫嫺,福州人叫義女,或義女仔。普通話的兒子、女兒,台灣人說查埔仔、查某囡仔,福州人說唐部仔、諸娘仔。很多用詞,說起來多少有點不同,有時還真難溝通。

台灣人叫神或神明,福州人則喜歡用菩薩一詞。普通話的「到處都是」的「到處」一詞,台灣人說逐位或四界,福州人則引用佛經,叫七處。福州話古語較多,如台灣人叫狗,福州人叫犬,台灣說滾水,福州人叫湯,普通話是開水。洗澡,台灣人叫洗身軀,福州人叫洗湯。

福州話中保留很多的古語,最使台灣人無法了解。如,福州男人自稱奴、奴家,而避免說我這一字。還有,晚輩對長輩、下屬對長輩,必須自稱人,不得說我。子女對父母不但自稱人,還要加自己的名字,例如:人秋香、人安平等。這樣的說詞,在台灣人也是想像不到的。

五胡亂華的時候,很多北方的住民南遷至福建、廣東後,與當地原住民通婚,尤其到了唐代更多,因此與原住民的語言混合,使閩南話、福州話等方言摻雜了其他方言。

屬於漢藏語系的中國語言,名詞、動詞本來都是單音節,例如:山、水、花、鳥、坐、臥、遊、玩等等。這點與屬於阿爾泰語系的日本、韓國語言,是黏著很多音節而成一語的黏著語截然不同。

中國南方的原住民語言,也有使用兩音節的動詞、名詞者,所以摻雜有其他地方語言的福州話、閩南話也有此情形,例如:普通話的玩,福州話叫腳留,閩南話叫迌,都是兩音節,客家語則完全保留古語,是一個音節,玩叫做聊。

五胡亂華以後,北方的住民受了胡人同化,早已將中國語言原來的九聲、七聲遺忘,而慣用四聲。現在的普通話,當然也只有四聲,而福州話、閩南話、客家話,至今仍舊保留七聲古風。例如:在北方,在中國語言的H在福州話、閩南話都變成F,K都變成Ch;如普通話把福字念為Fu,但在福州語、閩南話仍舊用古音念Hok;普通話把街,念Chie,福州話用古音仍舊念Ke;閩南話念Koe,客家話唸Kai,看起來都是保留了古代的遺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