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淑芬台北報導】李仲生、許武勇及夏陽等十九位藝術家的七十六件作品,即日起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英年早逝的畫家洪敬雲的兩件作品「懺歸」與「黃昏的海邊」,也在其中。
北美館指出,自一九四五年至今,台灣超現實藝術發展,於每個世代不同的文化背景,藝術家創作出來的視覺語言,值得關注與研究。這次推出的「台灣超現實展」,分兩部分探討超現實衍生的特質,從書寫潛能譜抽象詩篇、孤寂夢幻的內在風景、人與物游移空間機遇、幻化宇宙萬物為精靈、神秘圖像與戲劇傳奇等。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一詞,首度出現於一九一七年,藝評學者阿波里內爾將他的滑稽劇「狄瑞加的乳房」,稱為「超現實劇」。一九二四年,安德烈‧布魯東將其挹注夢幻、潛意識與叛逆精神,超現實主義即成為正式的學術名詞。布魯東並將「超現實主義」定義為純粹心靈的自動現象,它藉由文字或圖像來表達真正的思想,其思想完全不受理性的約束,也超越了美學或道德的牽絆。
這些超現實藝術家以其直覺與敏感性創作,並試圖發掘、揭示比真實背後的真實世界更為真實的意境,此意境可以擴展至事實底層,以心理學觀點來重塑人類世界。
北美館辦「台灣超現實展」,就是希望藉由美術運動的脈絡,觀察、研究本土的超現實課題,除了探討台灣超現實藝術發展概況外,更檢視台灣超現實與西方超現實的差異,並建構台灣美術的創作美學觀。
參加展出的畫家包括:李仲生、許武勇、莊世和、曾培堯、夏陽、霍剛、陳景容、謝理法、潘朝森、洪敬雲、黃楫、鄭在東、蘇旺伸、林鴻銘、林鉅、郭維國、連建興、李足新及朱友意等十九位,展期即日起到明年三月二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