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明朝的永樂盛世與仁宣之治,背後有一雙推動的手,這個人就是明代五朝元老夏原吉。夏原吉是湖南人,對數字與理財非常有概念,是一個遇事沉穩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他以太學生身分到宮中協助文書處理,朱元璋正好巡視,見到太學生們喧鬧,卻只見夏原吉不為所動的處理該做的事情,因此認為他是個人才,讓他當了戶部的主事。
古代財政稅收主要來自家戶繳稅,戶部相當於現在財經單位,主事則是實際執行與操作財經的官員,夏原吉頭腦清楚且冷靜,能從繁雜編戶作業與稅收數字中精算歲入與歲出,具有現代的主計精神。建文帝時期,夏原吉成了戶部右侍郎,為建文帝把關財政。
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開始屠殺建文帝時期的大臣,夏原吉也是屬於該被處死的臣子,但他竟對朱棣說希望晚一點再死,因為還有一筆戶部的帳還沒算清楚。朱棣覺得這個人很有責任感,反而饒他不死,並成了戶部尚書,因為他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夏原吉把征討安南(越南),鄭和下西洋與遷都北京等需要的經費精算的很清楚,並且想出相對應的生財方式,有充裕的經費來完成這三項重大工程。但是當朱棣發動五次北伐蒙古時,夏原吉卻勸朱棣,國家沒錢打仗了,再打下去就會虧損。朱棣的身體狀況也不如盛年,許多大臣都擔心他會病倒。
朱棣氣惱夏原吉而判他入獄,而在親征北元時,正如大臣所說,他的身體愈來愈不能忍受奔波勞頓,終於在榆木川(內蒙古)倒下,臨終前他還對旁邊的人念著:「夏原吉愛我。」太子朱高熾即位後,從牢裡放出夏原吉,明仁宗知道能讓殺伐果斷的父親駕崩前還念著的人,不是普通的人。他聽從夏原吉給他的建議,讓老百姓能休養生息,讓荒地能夠有所開墾,增加收入,還為建文帝的舊臣平反,還他們名譽與清白。
仁宗即位不到一年去世,兒子朱瞻基繼位是為宣宗,依然重用夏原吉,與民休息,創造了另一個盛世。夏原吉不只是善於理財的人,更是對國家長遠發展,做出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