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幫葛拉斯找回文字

 |2007.11.30
479觀看次
字級

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德國文壇巨擘所見不同 靈感來自生活體驗 詩與畫北美館亞洲首展

【記者鄭淑芬台北報導】台北市立美術館即日起推出「一位文學家眼中的世界:鈞特‧葛拉斯的詩與畫」,展出德國文壇巨擘鈞特‧葛拉斯的一百一十七幅水彩畫及十件雕塑品。一九九九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葛拉斯,不但是小說家、詩人、劇作家,還是科班出身的畫家、雕塑家,這次的展覽是葛拉斯作品首度在亞洲展出,備受藝壇人士矚目。

北美館館長謝小韞表示,鈞特‧葛拉斯今年八十大壽,他不但是當代德國文壇的國寶,更熱衷參與政治活動,同時關心社會國家的發展,她指出,詩人心思特別敏銳,葛拉斯眼睛所看到的世界,跟一般人截然不同。

德國在台協會代表麥斯文說,葛拉斯不但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更是位才華洋溢的全才。

葛拉斯的創作與個人獨特經歷緊緊相繫,他的故鄉但澤原屬於波蘭,一九三九年被納粹德國佔領,一直到一九四九年才回到波蘭的懷抱,這樣的成長背景成為他創作源源不絕的靈感來源。

這次展覽中將展出葛拉斯手繪的水彩畫及雕塑,靈感皆來自他的生活閱歷,其中水彩畫是在一九九六年春天,他與三個女兒前往義大利Umbrien度假途中,突發靈感以水彩畫筆在水彩上隨興的提詩,並將作品命名為「水彩詩」。

葛拉斯表示,繪畫和文學是其創作的主要成分,如果有時間也創作雕塑。藝術和文學在創作中有互動的關係,繪畫是在一張紙上創造某些事物,有具體、感官的成分;而寫作卻是一個吃力和抽象的過程,當感到辭窮、找不到文字來表達時,繪畫卻能幫助他找回文字。

葛拉斯透過描繪生活中他所嗜好之物,例如瓜果、蔬菜、魚、香菸、蘑菇、鰻魚等,除了單純描寫「物」之外,也藉由象徵物具體表達他內心聯想,抒發他對生活、對文藝創作、對過往的追憶、對社會責任及環保的反思,呈現出豐富的意象與多層次的現實。

「一位文學家眼中的世界:鈞特‧葛拉斯的詩與畫」展覽自即日起展出至明年二月二十四日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