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胡愛妹喜歡一邊織布一邊唱歌。圖/南投縣文化局提供
【記者江俊亮南投報導】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保存者張胡愛妹(Bakan Nawi),八歲就跟隨母親學習織布,如今已經八十幾歲了,織布超過一甲子,她仍喜歡一邊織布一邊唱歌,目前在日月潭伊達邵逐鹿市集開特展,展出賽德克族傳統服飾,以及她豐富而多元的生命歷程。
張胡愛妹表示,賽德克族的婦女要會織布,才能成為「真正的女人」,八歲時母親告訴她:「妳要學會織布,不然以後妳的丈夫、孩子沒衣服穿。」母親告訴她,女人不會織布嫁不出去,而且不能黔面(文面)。
她說,剛開始學織布的時候,每天清晨公雞一啼,她就打著赤腳,跟在母親身旁,從捻(苧)麻、搓麻、刷麻學起,非常辛苦,要織一條二十二(台)尺的布,要花八個月時間,由於母親很會唱歌,歌聲很有感情,所以她跟在母親身旁也學會很多歌曲,至今還一邊織布一邊唱歌。
如今,張胡愛妹也將賽德克族的歌舞、織布等傳統技藝傳授給下一代,讓後輩透過傳統歌謠,了解傳統生活型態與環境,也唱出賽德克族的精神意志,更鼓勵年輕人要好好學習自己的文化。
南投縣文化局指出,張胡愛妹雖然高齡八十幾歲,但是思路與邏輯非常清晰,她本身猶如一部賽德克族的文化辭典,非常有內涵及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