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世代到了養兒育女時期,既希望養出篤定又自信的孩子,也希望自我成長。圖為示意圖。圖/123RF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養兒育女到頭來是一條自我成長之路,跟孩子本身幾乎無關。透過育兒,我們可以進一步認識自我。」這是出自美國千禧世代育兒專家貝琪博士(Dr. Becky Kennedy)的一段話。
教養專家不少,短時間內建立知名度很難,讓《時代》雜誌譽為「千禧世代教養專家」更是不容易,在紐約市執業的三十八歲臨床心理學家貝琪‧甘迺迪博士做到了。她不只教家長育兒,還以尊重和同理心,協助家長自我療癒及成長。
貝琪博士是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育有三個分別是四、七、十歲的孩子。她去年二月才開設IG帳戶,迅速收穫成千上萬粉絲,至今追蹤者達八十五萬人。她的親子教養播客「好心」(Good Inside)今年四月上線,隨即成為蘋果播客兒童與家庭類第一名。她的工作坊售出至少三萬五千堂課,她還發行每周電子報,明年秋天有新書出版。
居家避疫黏TT
家長亟需情緒支持
她的爆紅與新冠病毒疫情有關,因美國的居家避疫措施,讓家庭親子時間大增,教養問題浮現,家長需要解答,更需要情緒支持。
《時代》報導,貝琪博士的追隨者中,九成五是女性,其中七成八年紀在二十五至四十四歲間,也就是典型的千禧世代。這群人多半成長於「直升機父母」之下,父母萬事都關心,絲毫不覺得管到孩子大學報告分數有什麼不對勁。這樣的孩子成年後高度焦慮,罹患憂鬱症比例遠比X世代高。
貝琪博士的爆紅,反映美國教養理念的轉變。高度自覺的千禧世代,自小受夠那套賞罰分明的教育方法,現在他們希望另闢蹊徑,養出篤定又自信的孩子,同時療癒藏自己心中的那個小孩。他們不只想成為好父母,還想了解上一輩的養育方式如何影響他們教小孩。
不建議無為而治
尊重但仍保有堅持
相對於直升機父母,貝琪博士並不贊成千禧世代走向另一個極端,即凡事不插手、無為而治。她建議家長設定情緒界線、促進挫折忍受力、同理心。她主張「兩全其美」概念,例如孩子必須離開公園回家時肯定會不開心,家長必須承認且尊重孩子的感受,但該離開就離開。
教養目標是否是讓孩子快樂?她堅定答「不是」,因為愈是把焦點放在變得快樂上,就愈不能忍受自己陷入痛苦和不幸,而不能超越當下的感受、去感受其他。
貝琪博士透露,她曾是個什麼都怕的孩子,怕分離、怕睡覺,時常擔心被人綁架。她高中時罹患厭食症,所幸父母及早察覺,帶她接受心理治療,後來痊癒。
私下的貝琪博士自稱由於三個孩子年紀小,她跟所有聽眾一樣,被孩子打架之類瑣事綁得死死的,也有各種情緒,身為孩子媽媽的她不是專家貝琪博士,而是貝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