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方便中,具五緣中的第三項是「閒居靜處」,雖然具足衣食,但修行的住處如何,也會影響修行。要修三種三昧(常行三昧、常坐三昧、非行非坐三昧),就必須要有好住處。
好的修行住處,有三種:深山淵谷中、頭陀抖擻、寺廟精舍之清淨處。假使在深山淵谷中,路途遙遠、艱難危險,沒有人的蹤跡,誰會來惱亂?專注在禪觀上,念念在道上修,任何毀謗、污辱,心都不動,在此處修行是最殊勝的。
頭陀抖擻:修頭陀行的人,是以清淨處(寺廟)、塚間、樹下、露天坐,作為禪修的場所。這四處與市集處有些距離,人際的交往較為生疏,要覺照心念、策勵消除煩惱,此住處是修道次等的地方。蘭若(閒靜)、伽藍:在閒靜的寺廟中,獨居一室,不管世俗事物,閉門靜坐,正確思惟真理,是較下等之修道處。
要修三種三昧,除以上三種住處外,其餘的地方,皆不適合。會因與在家信眾接觸頻繁,容易招來一些無謂的是非;若靠近市邊喧鬧處,無法安心修道。故安心修道處,是必須選擇的。
從觀心的角度而言,中道實相的道理,是極深遠的;此中道實相,是人、天、聲聞、緣覺、藏教菩薩、通教菩薩、別教菩薩所不能到,故名為「深」。其智慧,高廣不動,名之為「山」。遠離一異、垢淨等兩邊執,稱之為「淨」。於實相理體上,無生無滅,稱之為「閒」。
《大品般若經》說:上品住處,是住於憒鬧處而心遠離憒鬧;雖住於城市旁邊,也不會生起二乘心,是名真正的「遠離」。中品的住處,修頭陀行者,雖與閒靜處、喧鬧處相鄰,但能修空觀與假觀,能安心於頭陀行上,又能於世俗上分別藥病,以清淨心修「道種智」,是次等的住處。下品的住處,於閒靜的寺廟中,獨居一室,如修空觀,視一切世間皆假合而有,悟入真諦,也不失為修道好住處。
雖然,初學者修道,要從事相上去實踐。真正的行者,要修止觀,證入空、假、中的三諦理,非從外相的山林、隱密處上去要求,而是於心念上,達到遠離塵囂,淨心修道。修道者應善知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