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有你】 有品質的陪伴

文/林月鳳 |2021.11.22
2417觀看次
字級

文/林月鳳

陪伴,是現代人的日常。夫妻相伴、親朋好友臨時邀約、外傭照顧……形貌各異的陪伴,各以不同種類的情感與需求為基礎,而「愛」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力量。

當年二嫂生病,生命走到盡頭前的半年時間,姪兒一邊領失業補助金、一邊守護照顧她的飲食起居,鉅細靡遺。現在姪兒談起那段歷程,頻說是老天的刻意安排,讓他得以空出時間,陪伴母親,雖然短暫,卻是人生中難得有機會彼此陪伴、親密相處的美好時光。他對於自己有體力、有條件回饋母親的養育深恩,感到慶幸。

有品質的陪伴,其實就是把心放在對方身上,以對方的需求為主,讓他們得以心平氣和地接受他人幫助。例如,朋友的小孩去醫院陪伴外婆,外婆告訴她:「我只要你安安靜靜地坐在旁邊就好了。」於是她在三天兩夜的陪伴中,完成了一篇拖很久的讀書報告。

有些人喜歡安靜,有些人喜歡分享,也有些人希望多一些互動;有人對光線特別敏感,也有人很在意氣味。如果能把對方當作主角,用心觀察、事先溝通,甚至放棄自己的習慣與喜好,做一個體諒又寬容的陪伴者,自然最好不過。

在熟悉的居家環境陪伴照顧是一種挑戰,在醫院則又是另一門學問了。

多年前,我在醫院實習時,請一位青少年協助我幫忙他爸爸翻身,他卻理直氣壯地回以「我們有付住院費」,意思就是:「為什麼是我,不是你來?」我告訴他:「因為他是你爸爸!」待他態度稍微平和些,我繼續說:「你繳了學費,在學校操場受傷了,你爸爸會不理你,叫老師負責送醫嗎?」「我一個人翻不過來,也許會讓爸爸撞到欄杆。你來這裡,不就是要學習怎麼照顧他嗎?」那孩子才無言照辦。

現在醫院雖然有護理師或護佐,但在醫護不足的情況下,陪伴者仍需要學習相關的照護訣竅。例如,如何協助服藥、確認點滴管的順暢與停歇,還有虛弱病人的站立、扶持、翻身等等基本技術。甚至如何餵食,在床上使用便盆、包尿布等,都可能臨時由照顧者替代、幫忙。

朋友的媽媽學佛,她的外傭就很靈巧,常小聲播放經文或讚頌的音樂,分散老人家對疾病的注意力,還很有耐心地聽她講了好多遍的過往光榮史(後來才知她多半聽不懂)。外傭說,自己一直心存感恩,因為剛來台灣什麼都不會,雇主的耐心教導,讓自己有工作,並體會到陪伴就是一種自利利他的過程,回國後也懂得如何照顧家人。

即使口罩罩住了嘴角,她的眼神依然傳遞出一分溫暖,不管是哪個國家來的,就算語言不通,也不會讓彼此的情感產生隔閡。我豎起大拇指為她比「讚」,感恩這有品質的陪伴,為長者帶來溫馨與安全感,她的體貼與用心,也莊嚴、神聖了自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