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重逢】 游魚之夢──溥心畬誼子章德民

文/歐銀釧 |2021.11.19
2371觀看次
字級
〈雍容〉 圖/德民畫室提供
章德民(左)與父親章宗堯於1983年攝於香港畫室。圖/德民畫室提供
章德民的畫室擺放著他的畫作與座位。 圖/德民畫室提供

文/歐銀釧

在台北市信義路上的「德民畫室」,幾個學員安靜埋首作畫。畫室裡擺放著名畫家章德民的畫作:〈觀世音菩薩〉、〈游魚〉、〈玫瑰〉、〈牡丹〉……

「老師淡泊名利,優游自在,和他畫的魚很像。」馮佩韻說。她向章德民學水墨畫和油畫。

另一個學員劉雨淳也喜歡章德民畫的魚:「近看是小方塊,遠看是魚。」宋素莉愛花:「老師畫的花會在畫布上綻放,一直綻放,很奇妙。」

擔任章德民畫室助教三十多年的吳愛珠說,章德民的父親是清末北派大畫家溥心畬(愛新覺羅‧溥儒)的祕書兼管家。章德民五歲時,在溥心畬的書桌上畫小魚,還說:「橋下有魚,魚是長這樣子。」溥心畬覺得他畫得很可愛。孩提的章德民受到讚美,回家告訴媽媽,將來要當畫家。

章德民,一九四二年生,浙江吳興人。他的畫冊記述自己在兩岸往返的旅程。

「一九四九年農曆八月跟隨父母與溥心畬一家,從上海乘漁船到舟山群島,九月再搭機到台北暫住凱歌歸招待所。一九五○年農曆十一月與母親到廣州探望外婆與大哥。一九五一年,大陸當局封鎖香港與廣州,定居廣州。一九六二年就讀廣東文史學院藝術系,圓自幼的夢,正式接受藝術的培訓,一九六五年畢業。」

到台灣那年,章德民才七歲。一九五○年五月隨母親、三弟、四弟到香港,同年十一月,八歲的他隨家人回到廣州。

愛珠說,章德民的母親是代課老師,為了工作,常常東奔西跑,她育有五個孩子,很辛苦。因此姨母幫忙照顧。姨母是居士,覺得章德民有佛緣,提議將他送去寺廟。

於是,章德民九歲時在廣州六榕寺當小沙彌,每日跟著廟裡的師父學習,先掃地,接著讀書,半年後,官方解散寺廟,章德民回家,但是,這段佛寺裡的生活深印在他腦海。

一九七九年,章德民到香港定居。一九八八年旅居加拿大寫生。一九八九年出版《章德民畫選》,那年,他受聘為台北市的龍之藝廊藝術顧問,次年來台定居。

追隨章德民習畫的鄭綠串追憶:一九九一年,她去龍之藝廊,正好老師開畫展。遠遠就看見有魚在畫廊的庭院裡,水很清澈,魚兒游動,兩條魚好像在說話。隔年,她退休後即拜師學畫,一學就是二十七年。

從事設計工作的劉雨淳,也隨章德民習畫十多年。她記得老師說:「畫畫像下棋,要一步步堆疊。先畫一筆才知道下一筆是什麼。」宋素莉經由繪畫和自己心靈對話,「老師教我:退一步看。這句話用在畫作和為人處世,都很受用。退一步,有點距離可看出動感。」

章德民指點馮佩韻:「不是畫眼中所見,而是從客觀到主觀,畫心中之想,這也就是意象。意象體現了傳統核心美學。」

馮佩韻說,老師對學生的觀察很細微,他可以從學生的畫了解學生個性,因材施教,所以他教出來的學生能夠各自發揮自己的特質,而不是沿襲他的畫風。

二○一八年,章德民的學弟、名畫家侯紹政於香港《明報月刊》發表文章:「畫無痴不靈,如果用這五字來形容章德民很貼切,正是對他繪畫藝術畢生執著追求的最好評價。」「章德民所描繪的樹林、荷塘、錦鯉、花卉……靈氣純淨,視覺張力強烈,給人很深印象。」

侯紹政與章德民相識超過半個多世紀,「中學時期他是我高年級的學長,教我畫畫而成為真摰的良師益友。其智賢的德行修為,令我敬佩。」

侯紹政提到,章德民幼年在父母的安排下,曾跪拜成為溥心畬的誼子。小時候已得大師點撥,耳濡目染,深受周圍長輩們的藝術氣氛所熏陶,品格氣質儒雅,謙厚具書卷氣。

馮佩韻多次為畫佛像,請章德民提點。他自己也被觸動,於八年前提筆畫觀世音菩薩。愛珠說:「老師一筆一畫描繪內心的感動。童年短期出家,在寺廟裡看佛像,覺得十分高大,心中敬畏,晚年走訪佛寺,滿心感念。於是,沉靜構思,六年前完成〈雍容〉觀音像。這幅畫一直放在畫室,老師日日崇敬。」

我不認識章德民,而是認識他的學生馮佩韻,她是美術科班出身,早年鑽研水彩、素描、國畫、書法,唯獨沒學過油畫。十多年前向章德民學油畫、水墨畫,多次畫展的作品,都受到章老師啟發。

今年七月,章德民病逝台北,享年八十歲。馮佩韻在電話中告訴我這個訊息,痛哭失聲。我到她的畫室安慰,她拿出章老師的畫冊,說起他上課教畫的情景。

畫冊的封面和封底是他著名的油畫〈醉心〉,畫的是一群游動的魚,魚的鱗片發光,振鰭遨遊,彷彿已游出畫冊,游向另一個夢境。

為什麼他畫的魚如此靈動?

走訪「德民畫室」,畫架上擺放著他最後一幅畫作〈游魚〉。八尾色彩斑斕的魚,在綠草間游來游去。愛珠說:「魚是老師的最愛,五歲畫魚,獲得溥心畬讚賞,此後一生,他常畫魚。」

愛珠說:「早年,章老師的父親在台灣,留在廣州的母親被認為是間諜,受到很多調查。因此,是姨母、外婆照顧五個小孩。」

馮佩韻說;「文革時期,章老師被關,因為會畫畫,他會畫圖給大家看,講故事給大家聽。彼時,他也曾畫魚,不過,畫的是餐盤上的魚,不是游動的魚。」

愛珠說:「去年老師就思念敬愛的姨母,心疼親愛的弟弟,想回廣州。但是今年體力差,後來因病住院,沒想到會往生。」

章德民畫筆下的游魚,穿梭水中,擺動尾鰭,自在遨遊。那是他對家人的思念?也許畫魚的時候,最靠近他心房裡深愛的人,最靠近靈魂深處?畫魚,化作一條魚,游向遠方?

駐足畫室,我和章德民的畫作相望。

愛珠說,許多人初次造訪老師的畫室,欣賞他的畫作,都感受到「歲月、靜止、自由」。「老師達觀處世,心志淡泊,他常說:『簡單的事做好,就不簡單;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也許這就是章德民,他把苦痛擺在自己的抽屜,把美好留給賞畫的人。

馮佩韻一如往常,在「德民畫室」提筆作畫,她說:「我們把老師常坐的位置空下來,雖然是空位,就把它當成老師到後陽台,仰望天空。」

空位上的〈游魚〉在畫室游動。水池清澈,光線斑斕,畫裡的魚悄悄打開夢的海洋,迎面而來的是五歲的章德民畫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